|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关研究 | 第13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0页 |
| ·再生资源 | 第16-18页 |
|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 | 第18-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1页 |
| ·两型社会建设理论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 ·郑州市主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现状 | 第23-24页 |
| ·废旧钢铁和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现状 | 第23-24页 |
| ·电子电器回收企业现状 | 第24页 |
| ·郑州市再生资源市场现状 | 第24-27页 |
|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 ·民营企业难以介入导致回收物流企业少 | 第27页 |
| ·回收物流企业资金短缺和场地受限导致规模化难以形成 | 第27页 |
| ·回收物流网络不健全导致信息化难以实现 | 第27页 |
| ·回收处理技术落后导致资源化效率难以提高 | 第27-28页 |
| ·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环保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的构建 | 第29-38页 |
|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 第29-31页 |
| ·参与主体的责任制度 | 第29-30页 |
| ·市场准入制度 | 第30页 |
| ·技术标准 | 第30-31页 |
|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的构建 | 第32-38页 |
| 第五章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的优化 | 第38-47页 |
|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模型 | 第38-42页 |
| ·经典经济运距法 | 第38-39页 |
| ·经济运距法的改进 | 第39-41页 |
| ·经济运距法在优化上的应用 | 第41-42页 |
| ·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处理设施布置的优化 | 第42-47页 |
| ·总体原则 | 第42-43页 |
| ·具体原则 | 第43页 |
| ·设施布置的方法 | 第43-44页 |
| ·实证 | 第44-47页 |
| 第六章 促进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的措施 | 第47-49页 |
|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以提高全社会主动回收意识 | 第47页 |
|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保障行业发展外部环境 | 第47页 |
| ·推进产学研创新体制以促进回收物流技术升级 | 第47-48页 |
| ·健全多方协商机制以提升监督管理水平 | 第48页 |
|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以实现回收网络虚实结合 | 第48-49页 |
| 第七章 回顾与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