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藏井壁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泥页岩井壁稳定性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威远气田情况 | 第10页 |
| ·长宁气田情况 | 第10-11页 |
| ·示范区概况 | 第1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主要研究路线 | 第12-14页 |
| 第2章 研究区块地质特征及实钻井难点分析 | 第14-36页 |
| ·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 ·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 ·地层特征 | 第16-18页 |
| ·页岩岩性特征 | 第18-30页 |
| ·国内外页岩岩性对比 | 第18-21页 |
| ·龙马溪组页岩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 ·筇竹寺组岩性特征分析 | 第25-30页 |
| ·实钻井技术难点分析 | 第30-36页 |
| ·威201-H1井技术难点 | 第31-34页 |
| ·威201-H3井技术难点 | 第34页 |
| ·宁201-H1井技术难点 | 第34-35页 |
| ·工区钻井难点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研究工区岩石力学特征研究 | 第36-44页 |
| ·威远构造岩石力学特征研究 | 第36-41页 |
| ·威201井岩石力学特征 | 第36-39页 |
| ·威001-4井岩石力学特征 | 第39-41页 |
| ·长宁构造岩石力学特征研究 | 第41-44页 |
| 第4章 研究工区地应力、三压力剖面分析 | 第44-59页 |
| ·原地应力状态分析及其确定方法 | 第44-46页 |
| ·垂向地应力 | 第44-45页 |
| ·水平地应力 | 第45-46页 |
| ·研究工区区域应力分析 | 第46-48页 |
| ·威远构造地应力特征分析 | 第48-51页 |
| ·龙马溪组地应力分析 | 第48-49页 |
| ·筇竹寺组地应力分析 | 第49-51页 |
| ·长宁构造-龙马溪组地应力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 ·研究工区三压力剖面分析 | 第52-59页 |
| ·威远地区压力系统分析 | 第52-55页 |
| ·长宁地区压力系统分析 | 第55-59页 |
| 第5章 页岩气井壁稳定机理研究 | 第59-73页 |
| ·井壁失稳形式 | 第59-60页 |
| ·井壁力学失稳形式 | 第59页 |
| ·井壁失稳机理 | 第59-60页 |
| ·地层井壁应力分析及破坏准则 | 第60-66页 |
| ·地层井壁应力分析 | 第60-62页 |
| ·井壁有效应力分析 | 第62-63页 |
| ·岩石强度破坏准则 | 第63-66页 |
| ·页岩气井壁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73页 |
| ·原地应力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地层强度的影响 | 第68页 |
| ·页岩本身性质的影响 | 第68-69页 |
| ·钻井液的影响 | 第69-70页 |
| ·井眼轨迹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70-73页 |
| 第6章 安全泥浆窗口及对策分析 | 第73-79页 |
| ·井壁稳定条件下的安全泥浆窗口的重要性 | 第73-75页 |
| ·威201-H1 | 第73-74页 |
| ·宁201-H1 | 第74页 |
| ·宁203井 | 第74-75页 |
| ·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的方法和步骤 | 第75-78页 |
| ·威201井 | 第76-77页 |
| ·宁201井 | 第77-78页 |
| ·安全泥浆窗口对策分析 | 第78-79页 |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9-81页 |
| ·结论 | 第79页 |
| ·建议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旳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