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对国内外研究概况的评价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食品召回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5-23页 |
·食品召回制度之由来及概念 | 第15-17页 |
·食品召回制度的由来 | 第15页 |
·食品召回的概念 | 第15-17页 |
·食品召回制度与相近制度的区分 | 第17-18页 |
·食品召回与"三包"制度 | 第17页 |
·食品召回与产品责任 | 第17-18页 |
·食品召回的法律性质 | 第18-19页 |
·食品召回的功能 | 第19-20页 |
·食品召回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食品品召回制度建立的法学基础——公平正义理念 | 第20-21页 |
·食品召回制度的经济学基础——外部效应 | 第21-22页 |
·产品召回制度的伦理学基础—社会责任 | 第22-23页 |
第3章 食品召回的域外经验借鉴 | 第23-33页 |
·美国有关食品召回规定 | 第23-25页 |
·美国食品召回的实施机构 | 第23页 |
·美国食品召回的等级 | 第23-24页 |
·美国食品召回的程序 | 第24-25页 |
·加拿大有关食品召回规定 | 第25-27页 |
·加拿大食品召回的监管机构 | 第25-26页 |
·加拿大食品召回的分级 | 第26页 |
·加拿大食品召回的程序 | 第26-27页 |
·澳大利亚有关食品召回规定 | 第27-29页 |
·澳大利亚食品召回的条件 | 第27页 |
·澳大利亚食品召回的等级 | 第27-28页 |
·澳大利亚食品召回的主体及责任 | 第28-29页 |
·澳大利亚食品召回的法律后果 | 第29页 |
·国外食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3页 |
·国外食品召回制度的比较 | 第29-31页 |
·国外食品召回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食品召回立法现状及制度缺陷分析 | 第33-44页 |
·我国食品召回立法 | 第33-34页 |
·关于食品召回的国家立法 | 第33页 |
·关于食品召回的地方立法 | 第33-34页 |
·有关食品召回的若干立法评析 | 第34-42页 |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评析 | 第34-38页 |
·《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评析 | 第38-41页 |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评析 | 第41-42页 |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缺陷 | 第42-44页 |
·食品召回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42页 |
·食品召回管理部门权责不明 | 第42-43页 |
·缺乏与食品召回相关的配套机制 | 第43-44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构想 | 第44-53页 |
·我国食品召回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 | 第44-46页 |
·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法律规范体系 | 第44页 |
·建立健全食品标准性法规 | 第44-46页 |
·健全与食品召回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46页 |
·我国食品召回具体制度的完善 | 第46-50页 |
·关于不安全食品的界定 | 第46-47页 |
·关于食品召回的方式 | 第47-48页 |
·关于食品召回的监管主体及其职能 | 第48-49页 |
·关于食品召回的法律责任 | 第49-50页 |
·完善食品召回的其他相关措施 | 第50-53页 |
·建立我国食品召回保险制度 | 第50-51页 |
·建立食品溯源机制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