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行业竞争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6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论文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私人银行业务 | 第16-23页 |
·私人银行发展的历史 | 第16-17页 |
·私人银行的定义 | 第17-18页 |
·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 | 第18-19页 |
·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和服务 | 第19-21页 |
·基础的银行服务 | 第20页 |
·信托服务 | 第20页 |
·金融顾问 | 第20-21页 |
·私人银行业务与普通理财服务的区别 | 第21-23页 |
·私人银行体现银行业最高的综合实力 | 第21页 |
·私人银行服务最高端的客户群体 | 第21-22页 |
·私人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更个性化、专业化、全球化 | 第22页 |
·私人银行业务人员的素质更高 | 第22页 |
·私人银行业务巨大的品牌效应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SCP范式分析 | 第23-37页 |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结构 | 第24-32页 |
·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外资私人银行进入中国现状 | 第27-28页 |
·中国本土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中国银行业集中度 | 第29-31页 |
·中国私人银行业产品差异化 | 第31页 |
·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市场壁垒 | 第31-32页 |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行为 | 第32-34页 |
·私人银行业的价格行为 | 第32-33页 |
·私人银行业的非价格行为 | 第33-34页 |
·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 第34-37页 |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供应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五力模型分析 | 第37-42页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37-38页 |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38页 |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38-39页 |
·审批制和许可制壁垒 | 第38页 |
·资本性壁垒 | 第38-39页 |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9-40页 |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U银行与BOC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 第42-57页 |
·U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分析 | 第42-50页 |
·U银行发展简史 | 第42-43页 |
·U银行财富管理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 | 第43-45页 |
·U银行财富管理模式 | 第45-47页 |
·U银行财富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 | 第47-48页 |
·U银行财富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 第48-50页 |
·BOC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分析 | 第50-53页 |
·BOC的私人银行简介 | 第50-51页 |
·BOC的三级财富管理体系 | 第51-52页 |
·本土人文地域的服务模式 | 第52页 |
·全球网络和产品优势 | 第52-53页 |
·U银行和BOC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 | 第53-56页 |
·银行体系灵活性 | 第53-54页 |
·客户服务质量的差异 | 第54页 |
·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差异 | 第54-55页 |
·运营平台差异 | 第55页 |
·客户资源差异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 第57-62页 |
·外部环境的改革 | 第57-58页 |
·完善私人财产保护制度 | 第57页 |
·逐步实现混业经营监管 | 第57-58页 |
·建立全面个人信用体系 | 第58页 |
·银行内部的改革 | 第58-62页 |
·引进战略投资者 | 第58-59页 |
·培养私人银行专业人才 | 第59-60页 |
·采用多层次服务 | 第60页 |
·组建私人银行事业部 | 第60页 |
·打造优质的银行品牌形象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