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绪论 | 第11-17页 |
|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1 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客体的影响 | 第17-22页 |
| ·新型档案职业客体——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出现 | 第17-18页 |
| ·档案类型和档案载体出现新形式 | 第17-18页 |
| ·新型档案客体资源对档案职业管理模式的挑战 | 第18页 |
| ·传统档案职业客体的数字化 | 第18-19页 |
| ·新型档案职业客体——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存在技术上的不足 | 第19-22页 |
| ·电子档案原始性的确认存在困难 | 第20页 |
| ·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难以确认 | 第20页 |
| ·电子档案的凭证性难以确认 | 第20-22页 |
| 2 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主体的影响 | 第22-31页 |
| ·档案职业主体职业观的更新 | 第22-24页 |
| ·档案职业主体时间观的更新 | 第22-23页 |
| ·档案职业主体空间观的更新 | 第23-24页 |
| ·档案职业主体对客体控制力的下降 | 第24-25页 |
| ·档案职业主体对档案客体资源的支配力下降 | 第24-25页 |
| ·档案职业主体对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活动的限制力下降 | 第25页 |
| ·档案职业主体职能范围和重心的改变 | 第25-27页 |
| ·档案职业主体职能范围的拓展 | 第25-26页 |
| ·档案职业主体职能重心的转移 | 第26-27页 |
| ·档案职业主体所应掌握的核心技能复杂化 | 第27-29页 |
| ·档案真伪鉴定工作的技术含量增加 | 第27-28页 |
| ·档案保管工作更加复杂,保管空间突破了库房的限制 | 第28页 |
| ·档案编研工作的手段多样化,途径高科技化 | 第28-29页 |
| ·对档案职业主体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 第29-31页 |
| 3 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环境的影响 | 第31-38页 |
| ·档案职业技术环境的信息化 | 第31-33页 |
| ·档案职业硬件环境的构成种类日渐繁多 | 第31-32页 |
| ·档案职业软件环境的高技术集成化 | 第32-33页 |
| ·档案职业用人环境亟待改善 | 第33-35页 |
| ·对档案职业法制环境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 第35-38页 |
| ·档案职业活动中档案开放与公布权问题 | 第35-36页 |
| ·档案职业活动中公民的信息知情权问题 | 第36页 |
| ·档案职业活动中公民隐私权问题 | 第36-38页 |
| 4 信息时代档案职业的应对策略 | 第38-48页 |
| ·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基于客体角度的应对策略 | 第38-40页 |
| ·丰富和优化档案职业客体内容 | 第38-39页 |
| ·加快档案客体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 第39-40页 |
| ·加强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建设 | 第40页 |
| ·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基于主体角度的应对策略 | 第40-44页 |
| ·树立对档案职业的信心 | 第41页 |
| ·积极促进自身职能范围的拓展和职能重心的转移 | 第41-42页 |
| ·提高档案职业主体的专业素质 | 第42-44页 |
| ·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基于环境角度的应对策略 | 第44-48页 |
| ·健全档案开放利用的法律法规来改善档案职业的法律环境 | 第44-45页 |
| ·注重从机制方法上改善档案职业的用人环境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