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纠倾工程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建筑物纠倾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建筑物纠倾技术概述 | 第10-13页 |
| ·建筑物纠倾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建筑物纠倾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高层建筑物纠倾加固过程中的监测 | 第16-36页 |
| ·建筑物纠倾监测的手段和方法 | 第17-26页 |
| ·倾斜监测 | 第17-21页 |
| ·沉降监测 | 第21-23页 |
| ·裂缝监测 | 第23-25页 |
| ·结构构件变形监测 | 第25页 |
| ·地下水监测 | 第25-26页 |
| ·其它监测 | 第26页 |
| ·监测数据的分析 | 第26-36页 |
| ·倾斜观测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 第29-33页 |
| ·多种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 ·监测数据与控制措施之间的对照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高层建筑物纠倾工程中的控制技术 | 第36-75页 |
|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 ·纠倾目标控制 | 第38-40页 |
| ·建筑物沉降控制 | 第40-50页 |
| ·锚杆静压桩控制 | 第40-43页 |
| ·微型桩控制 | 第43-45页 |
| ·注浆控制 | 第45-47页 |
| ·扩大基础底面积法控制 | 第47页 |
| ·加深丛础法控制 | 第47-48页 |
| ·坑式静压桩控制 | 第48-49页 |
| ·抬墙梁法控制 | 第49-50页 |
| ·沉井托换法控制 | 第50页 |
| ·回倾量控制 | 第50-67页 |
| ·回倾量的确定 | 第51页 |
| ·纠倾掏土量的确定 | 第51-52页 |
| ·掏土参数的确定 | 第52-63页 |
| ·掏土孔设计参数的数值分析 | 第63-66页 |
| ·地基附加沉降计算 | 第66-67页 |
| ·线性变位控制 | 第67-71页 |
| ·单位面积上的掏土量控制 | 第67-68页 |
| ·加(卸)载控制 | 第68-71页 |
| ·纠倾速率控制 | 第71-72页 |
| ·纠倾安全控制 | 第72-73页 |
| ·纠倾完成后建筑物的稳定性控制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75-106页 |
| 案例一:都江偃奎光塔纠倾加固工程 | 第75-91页 |
| 案例二:青海师范大学二期3#住宅楼纠倾工程 | 第91-106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06-108页 |
| ·结论 | 第106-107页 |
| ·建议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硕士学位论文 | 第11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