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基于博弈论框架的国际碳减排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0 绪论第9-15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11-12页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第13-15页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第13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5页
1 国际碳减排机制概述第15-20页
   ·国际碳减排机制的基本概念第15页
   ·国际碳减排机制的现状分析第15-20页
     ·联合国框架下气候制度的演进第15-16页
     ·国际碳减排机制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后京都时代”碳减排的发展趋势第18-20页
2 国际碳减排机制博弈框架的构建第20-25页
   ·博弈论对于碳减排机制研究的适用性第20-22页
     ·减排行动中各方的利益冲突适合应用博弈分析方法第20页
     ·重复博弈下的制度内生性为减排机制演化提供解释第20-21页
     ·多重博弈均衡结果为理解多样化减排机制提供依据第21-22页
   ·碳减排博弈模型的相关假定第22页
   ·国际博弈参与方的划分第22-25页
3 南—北国家碳减排机制的演化博弈第25-32页
   ·南—北国家碳减排博弈动因第25-26页
   ·南—北国家碳减排机制演化路径第26-32页
     ·一次博弈下非合作均衡第26-28页
     ·重复博弈下实现合作均衡第28-32页
4 南—北国家碳减排合作机制的实现路径第32-40页
   ·减排责任的合理分配第32-34页
   ·国际碳减排组织的设立第34-35页
   ·各利益集团内部合作减排基础第35-37页
     ·对称博弈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碳减排合作机制第35-36页
     ·协调博弈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减排合作机制第36-37页
   ·各国内部减排基础的形成第37-40页
     ·国际、国内“获胜集合”的重合促成合作第37-38页
     ·相互制衡的国际减排机制与国内减排机制第38页
     ·国内减排机制的实现路径第38-40页
5 我国建立自主减排驱动机制的政策举措第40-46页
   ·“后京都时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第40-41页
   ·建立碳减排驱动机制的政策性建议第41-46页
     ·制定阶段化减排目标第41-42页
     ·政府推动碳减排的制度化设计第42页
     ·激励企业实施自主减排机制第42-43页
     ·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环境建设第43-44页
     ·实现公众化碳减排机制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以S县为例
下一篇:岫岩县工业污染的政府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