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白茶日光连续萎凋方式及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白茶概况第13-14页
     ·白茶主要品质特征第13页
     ·白茶加工工艺第13-14页
     ·白茶的保健功效第14页
   ·萎凋技术研究进展第14-19页
     ·红茶萎凋研究进展第14-15页
     ·乌龙茶萎凋研究进展第15-16页
     ·白茶萎凋研究进展第16-19页
   ·白茶萎凋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第19-20页
   ·光照对萎凋影响研究进展第20-21页
   ·萎凋设施及设备研究进展第21-22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2-24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2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2-23页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二章 白茶日光萎凋房及连续萎凋设备结构与性能第24-41页
   ·白茶日光萎凋房及连续萎凋设备设计要求第24-26页
     ·总体性能要求第24-25页
     ·日光萎凋房设计要求第25-26页
     ·白茶连续萎凋机械设计要求第26页
   ·日光萎凋房结构及设计第26-30页
     ·日光萎凋房选址第26-27页
     ·日光萎凋房平面布局第27-28页
     ·日光萎凋房的结构第28-29页
     ·日光萎凋房的通风设施第29-30页
   ·连续萎凋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第30-31页
     ·连续萎凋设备整体结构第30-31页
     ·连续萎凋设备工作原理第31页
   ·日光萎凋房及连续萎凋设备的性能分析第31-39页
     ·日光萎凋房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状况第31-33页
     ·日光萎凋房不同时段的温度变化第33-34页
     ·连续萎凋设备的“温、湿、风”测定与分析第34-39页
   ·日光萎凋房萎凋环境控制的建议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白茶日光萎凋环境、青叶理化变化与品质试验第41-52页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41页
     ·试验原料第41页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第41页
   ·试验方法第41-43页
     ·试验取样方法第41页
     ·试验设计第41-42页
     ·试验测定方法第42-43页
   ·日光萎凋与自然萎凋对比试验结果分析第43-50页
     ·试验当日环境气候条件第43页
     ·日光萎凋与自然萎凋的环境参数比较第43-44页
     ·日光萎凋与自然萎凋的青叶生理变化第44-47页
     ·日光萎凋与自然萎凋方式对白茶各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第47-50页
   ·不同萎凋方式的毛茶品质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白茶日光连续萎凋应用效果试验第52-75页
   ·供试材料与设备第52页
     ·试验原料第52页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第52页
   ·试验方法第52-54页
     ·试验取样方法第52页
     ·试验设计第52-54页
     ·试验测定方法第54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4-70页
     ·日光萎凋房的萎凋环境参数测定结果第54-55页
     ·日光萎凋房的萎凋环境温湿度变化第55-57页
     ·日光连续萎凋与人工复式萎凋过程青叶叶温变化第57-59页
     ·日光连续萎凋对白茶含水率与失水速率变化的影响第59-63页
     ·日光连续萎凋对白茶生化成分变化影响第63-70页
     ·日光连续萎凋设备不同摊叶量对白茶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第70页
   ·日光连续萎凋的毛茶品质分析第70-71页
     ·日光连续萎凋的毛茶品质第70-71页
     ·日光连续萎凋设备不同摊叶量对毛茶品质影响第71页
   ·日光连续萎凋方式的主要工艺总结第71-72页
   ·小结第72-75页
第五章 白茶日光连续萎凋工艺应用前景分析第75-80页
   ·白茶日光连续萎凋工艺的优点第75页
     ·日光连续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比较第75页
     ·日光连续萎凋与人工复式萎凋比较第75页
     ·日光连续萎凋与加温萎凋比较第75页
   ·日光萎凋房及连续萎凋设备经济性分析第75-78页
     ·经济性分析方法第75-76页
     ·日光连续萎凋技术年费用计算第76页
     ·加温萎凋技术年费用计算第76-78页
   ·经济效益分析与市场展望第78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78页
     ·市场展望第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总结第80-81页
   ·研究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附图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颅脑损伤特征及转归预测实用方法研究
下一篇:渤海湾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