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15页 |
| 一 临床资料 | 第8-10页 |
| (一)一般资料 | 第8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8-9页 |
| (三)纳入标准 | 第9页 |
| (四)排除标准 | 第9页 |
| (五)剔除标准 | 第9-10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 (一)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 (二)证侯观察 | 第11-12页 |
| (三)指标观察 | 第12-13页 |
| (四)统计学处理 | 第13页 |
| 三 研究结果 | 第13-15页 |
| (一)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 | 第13-14页 |
| (二)血清脂联素浓度比较 | 第14页 |
| (三)血清 IL-6 浓度比较 | 第14页 |
| (四)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 第14-15页 |
| 讨论 | 第15-24页 |
| 一 中医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与研究 | 第15-18页 |
| (一)病名及表现的认识 | 第15-16页 |
| (二)血瘀是胸痹心痛的重要病机 | 第16-17页 |
| (三)理气活血是胸痹心痛重要治法 | 第17-18页 |
| 二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的关系 | 第18-19页 |
| 三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脂联素(ADPN)的关系 | 第19页 |
| 四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 IL-6 的关系 | 第19-20页 |
| 五 新血府逐瘀软胶囊 | 第20-24页 |
| (一)新血府逐瘀软胶囊的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二)新血府逐瘀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21-22页 |
| (三)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机理探讨 | 第22-23页 |
| (四)问题与展望 | 第23-24页 |
| 结语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 综述 | 第30-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附录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详细摘要 | 第40-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