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功率因数校正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功率因数和总谐波畸变 | 第12-14页 |
| ·功率因数的概述 | 第12-13页 |
| ·功率因数和总谐波畸变的关系 | 第13-14页 |
| ·PFC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4-15页 |
| ·APFC的几种典型拓扑结构 | 第15-18页 |
| ·基于Buck电路的PFC变换器 | 第15-16页 |
| ·基于Boost电路的PFC变换器 | 第16页 |
| ·基于Buck-Boost电路的PFC变换器 | 第16-17页 |
| ·基于Cuk、Sepic和Zeta电路的PFC变换器 | 第17-18页 |
| ·APFC的控制策略 | 第18-22页 |
| ·常用CCM控制策略 | 第19-21页 |
| ·常用DCM控制策略 | 第21-2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工作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无桥PFC电路和软开关技术 | 第24-40页 |
| ·基本型无桥Boost PFC电路 | 第24-25页 |
| ·无桥Boost PFC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 ·无桥Boost PFC电路的采样电路 | 第26-31页 |
| ·电感电流的采样电路 | 第26-28页 |
| ·输入电压的采样电路 | 第28-30页 |
| ·输入电压的前馈采样电路 | 第30-31页 |
| ·输出电压的采样电路 | 第31页 |
| ·软开关技术 | 第31-34页 |
| ·软开关的概述 | 第31-33页 |
| ·软开关技术及其特点 | 第33-34页 |
| ·软开关的发展 | 第34-36页 |
| ·软开关准谐振电路 | 第34-35页 |
| ·零开关PWM电路 | 第35-36页 |
| ·零转换PWM电路 | 第36页 |
| ·无桥Boost PFC的软开关技术 | 第36-39页 |
| ·无桥PFC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 第36-37页 |
| ·无桥PFC无源无损软开关电路 | 第37-38页 |
| ·无桥PFC有源软开关电路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单周期控制的分析及应用 | 第40-54页 |
| ·单周期控制技术的机理 | 第40-41页 |
|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41-46页 |
| ·CCM模式下的单周期控制的PFC技术 | 第42-45页 |
| ·DCM模式下的单周期控制的PFC技术 | 第45-46页 |
| ·基于IR1150芯片的单周期控制的APFC技术 | 第46-49页 |
| ·IR1150芯片的引脚定义与功能 | 第47页 |
| ·IR1150芯片的内部结构及外围电路 | 第47-49页 |
| ·单周期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 ·单周期控制在其他APFC新型控制技术上的应用 | 第50-52页 |
| ·电荷控制技术 | 第50-51页 |
| ·非线性载波控制技术 | 第51-52页 |
| ·输入电流整形控制技术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软开关无桥Boost PFC电路的设计 | 第54-68页 |
| ·PFC主电路的工作模态分析 | 第54-56页 |
| ·主电路元器件的选择 | 第56-58页 |
| ·主电路中储能电感的选择 | 第56-57页 |
| ·主电路中输入电容的选择 | 第57页 |
| ·主电路中输出滤波电容的选择 | 第57-58页 |
| ·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58页 |
| ·软开关电路中各元器件的选择 | 第58-59页 |
| ·PFC控制电路部分各元器件的选择 | 第59-66页 |
| ·电压反馈电路中电阻的选择 | 第60-61页 |
| ·过压保护电阻的选择 | 第61页 |
| ·开关频率电路中电阻的确定 | 第61-62页 |
| ·电流环与过流保护的电阻的选择 | 第62-63页 |
| ·软启动电路中电容的选择 | 第63-64页 |
| ·电压反馈环中电阻电容的选择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PFC电路的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68-76页 |
| ·PFC电路的仿真与结果的分析 | 第68-71页 |
| ·仿真条件的设定 | 第68页 |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PFC电路的仿真模型 | 第68-70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71-75页 |
| ·实验所测波形分析 | 第71-72页 |
| ·实验数据的分析 | 第72-73页 |
|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6页 |
| ·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