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引言 | 第12页 |
·光催化简介 | 第12-15页 |
·光催化的发展 | 第12页 |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 | 第12-13页 |
·光催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CO分子催化氧化简介 | 第15-20页 |
·CO催化氧化的概述 | 第15页 |
·CO催化氧化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 第15-20页 |
·CO偶联光热协同反应简介 | 第20-21页 |
·本文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32页 |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样品测试与分析条件 | 第29-32页 |
·X射线衍射 | 第2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9页 |
·热分析测试 | 第29-30页 |
·元素含量分析 | 第30页 |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 第30页 |
·光谱分析 | 第30页 |
·交流阻抗谱测试 | 第30页 |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CO催化性能测试 | 第31页 |
·光热催化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TiO_2组装微球生长动力学调控及提高的催化性能 | 第32-59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过程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TiO_2组装微球的形成 | 第34-35页 |
·TiO_2微球中构筑纳米线的晶粒生长动力学 | 第35-40页 |
·TiO_2微球的表面化学和离子性的增加 | 第40-46页 |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46-53页 |
·结论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第四章 Pt负载的TiO_2组装微球及提高的光催化性能 | 第59-70页 |
·引言 | 第59页 |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结论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第五章 Pt特定晶面修饰TiO_2组装微球及提高的光催化活性 | 第70-90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实验过程 | 第71页 |
·结果 | 第71-82页 |
·讨论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第六章 Ag/CeO_2核壳结构的制备、界面作用的增强及提高的催化性能 | 第90-109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实验过程 | 第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5页 |
·CeO_2团聚体包裹Ag颗粒核壳结构的形成 | 第91-96页 |
·核壳结构提高的催化性能 | 第96-99页 |
·加强的界面作用促使提高的催化性能 | 第99-105页 |
·结论 | 第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第七章 负载量优化的Pd/TiO_2催化剂催化CO氧化以及H_2促进效应机理研究 | 第109-124页 |
·引言 | 第109-110页 |
·实验过程 | 第11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10-121页 |
·样品的表针 | 第110-113页 |
·样品的形成机理 | 第113-114页 |
·催化性能表征 | 第114-116页 |
·催化机理分析 | 第116-121页 |
·结果与展望 | 第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第八章 光热协同催化CO偶联制备草酸二甲酯 | 第124-132页 |
·引言 | 第124-125页 |
·实验过程 | 第1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5-129页 |
·样品表征 | 第125-126页 |
·活性表征 | 第126-129页 |
·结果与展望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2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结论 | 第132-133页 |
·展望 | 第133-134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4-136页 |
科技论文 | 第134页 |
申请专利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