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博物馆事业论文

从二十世纪美国博物馆教育理念看博物馆教育角色的演变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导论第7-13页
 一、选题缘由第7-8页
 二、基本概念第8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1-12页
 五、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一章 二十世纪初期至三十年代的美国博物馆:博物馆教育角色的争论第13-25页
   ·二十世纪之前美国博物馆教育的回顾第13-16页
   ·吉尔曼的教育理念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第16-19页
     ·教育理念:艺术性的博物馆第16-18页
     ·波士顿艺术馆的教育第18-19页
   ·达纳的教育理念与纽瓦克博物馆第19-23页
     ·教育理念:教育性的博物馆第20-22页
     ·纽瓦克博物馆的教育第22-23页
   ·教育角色的争议:艺术与教育之争第23-25页
第二章 四十至六十年代的美国博物馆:博物馆教育角色的确定第25-39页
   ·芒罗的教育理念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第25-27页
     ·教育理念:教育的重要性与双轨制第25-26页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教育第26-27页
   ·巴尔的教育理念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第27-30页
     ·教育理念:教育是博物馆的根本第28-29页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教育第29-30页
   ·博物馆教育角色的确定:“贝尔蒙”报告第30-39页
     ·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的角色确定第31-33页
     ·实现教育角色的困难第33-36页
     ·实现教育角色的出路第36-39页
第三章 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的美国博物馆:教育角色的提升第39-51页
   ·“卓越与公平”报告的教育理念:卓越与公平第39-42页
   ·“史密森”报告的教育理念与史密森博物馆群第42-46页
     ·“史密森”报告的教育理念:适应新世纪第42-44页
     ·史密森博物馆群的教育第44-46页
   ·教育角色的提升:“卓越与平等”报告第46-51页
     ·教育角色的提升:教育成为博物馆的核心第46-48页
     ·尚未解决的问题第48页
     ·教育核心角色的实现第48-51页
第四章 美国博物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第51-60页
   ·中国博物馆性质的发展历程第51-53页
     ·对博物馆教育性质的初期认识第51-52页
     ·博物馆性质的偏差第52-53页
   ·中国博物馆教育存在的不足第53-56页
     ·中小学生观众比例较小,服务效果不明显第54-55页
     ·缺乏教育场馆的合理设置第55页
     ·缺乏针对不同观众群而策划的展览方案和导览第55页
     ·教育人员的匮乏第55-56页
   ·从美国博物馆中得到的启示第56-60页
     ·明确博物馆的教育机构性质,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第56-57页
     ·实现“以藏品为中心”向“公众服务为中心”的转变第57-58页
     ·实现讲解员(Docent)向教员(Educator)的转变第58-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66-67页
附录 二十一世纪史密森博物馆群的教育案例第67-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阳光私募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证检验
下一篇:美国对华汇率政策的生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