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战略决策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图目录 | 第13-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4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5-19页 |
·世界的绿色导向 | 第15-16页 |
·国家的绿色决心 | 第16-17页 |
·企业的绿色商机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6页 |
·企业环境战略 | 第19-29页 |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 | 第29-3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6-38页 |
·研究目的 | 第36-37页 |
·研究意义 | 第37-38页 |
·研究构想与方法 | 第38-39页 |
·研究构想 | 第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39-40页 |
·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技术路线 | 第40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40-42页 |
第2章 企业环境战略决策的机制分析 | 第42-70页 |
·企业环境战略的相关利益主体 | 第42-47页 |
·股东、员工和金融机构 | 第42-43页 |
·消费者、供应商和竞争者 | 第43-44页 |
·媒体和环保非政府组织 | 第44-45页 |
·政府与公众事务机构 | 第45-47页 |
·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与驱动体系 | 第47-56页 |
·企业环境战略的内部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企业环境战略的外部影响因素 | 第49-53页 |
·企业环境战略的驱动体系 | 第53-56页 |
·企业环境战略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 第56-70页 |
·企业内的激励相容机制 | 第56-60页 |
·企业间的 Stackelberg 博弈 | 第60-62页 |
·企业与政府间的演化博弈 | 第62-68页 |
·企业环境战略博弈的主要结论 | 第68-70页 |
第3章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战略决策 | 第70-92页 |
·企业环境战略决策的目标 | 第70-75页 |
·低碳经济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 | 第70-72页 |
·企业环境战略决策的目标体系 | 第72-75页 |
·企业环境战略决策的形式 | 第75-92页 |
·企业环境战略类型的定位 | 第75-78页 |
·企业环境战略的平衡计分模式 | 第78-82页 |
·综合效益维度的环境战略决策 | 第82-84页 |
·利益相关者维度的环境战略决策 | 第84-86页 |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的环境战略决策 | 第86-89页 |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环境战略决策 | 第89-92页 |
第4章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92-120页 |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评价的意义 | 第92-9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构建方法 | 第93-103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93-94页 |
·改进的平衡计分卡方法 | 第94-99页 |
·环境绩效相关指标的选取 | 第99-103页 |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03-120页 |
·综合效益维度指标 | 第105-110页 |
·利益相关者维度指标 | 第110-113页 |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 | 第113-116页 |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 | 第116-120页 |
第5章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的综合评价 | 第120-134页 |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评价方法 | 第120-124页 |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评价的核心问题 | 第120-12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21-124页 |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评价模型 | 第124-131页 |
·确立评价因素论域 | 第124-125页 |
·建立评判等级论域 | 第125-126页 |
·计算模糊关系矩阵 | 第126页 |
·确定权重分配 | 第126-129页 |
·选择合成算子 | 第129-130页 |
·计算各级评判结果向量 | 第130-131页 |
·去模糊化处理 | 第131页 |
·企业环境战略绩效评价流程 | 第131-134页 |
第6章 企业环境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 | 第134-157页 |
·我国企业环境战略实施障碍 | 第134-136页 |
·外部障碍 | 第134-135页 |
·内部障碍 | 第135-136页 |
·企业环境战略实施保障体系 | 第136-157页 |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 第136-144页 |
·企业的全面履行和配合 | 第144-151页 |
·公众的积极响应和监督 | 第151-157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7-158页 |
·研究不足 | 第158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3页 |
致谢 | 第173-17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