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上海地区狗獾(Meles meles)的生态学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8页
目录第18-21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21-36页
   ·分类学研究第22-24页
   ·形态学研究第24-25页
   ·行为及活动节律研究第25-27页
   ·食性研究第27-29页
   ·生境选择研究第29-30页
   ·洞穴特征研究第30-32页
   ·种群生态学研究第32-34页
   ·繁殖及生存现状第34-36页
第二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第36-40页
   ·自然环境第36页
   ·地质地貌第36-37页
   ·气候特点第37-38页
   ·土壤第38页
   ·植物资源第38-39页
   ·动物资源第39-40页
第三章 上海地区狗獾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调查第40-56页
   ·调查地区概况第40-42页
   ·研究方法第42-46页
     ·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第42-45页
     ·洞穴分布调查第45-46页
   ·结果第46-51页
     ·各栖息地收集到的信息第46-48页
     ·上海郊区獾的种类第48页
     ·种群数量和性比第48-49页
     ·行为学研究第49-50页
     ·上海郊区狗獾洞穴分布第50-51页
   ·讨论第51-56页
第四章 上海地区狗獾的生境选择及洞穴特征分析第56-78页
   ·调查地区概况第57-58页
   ·研究方法第58-62页
     ·生境选择第58-60页
     ·数据处理第60页
     ·洞穴特征分析第60-62页
   ·结果第62-72页
     ·生境选择第62-68页
       ·狗獾洞穴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生境因子的比较分析第62-65页
       ·狗獾洞穴生境因子变量的主成分分析(PCA)和主成分提取第65-68页
     ·洞穴特征分析第68-72页
   ·讨论第72-78页
     ·生境选择第72-74页
     ·洞穴特征分析第74-78页
第五章 上海地区狗獾自然洞穴温度变化探析第78-89页
   ·调查地区概况第78-79页
   ·研究方法第79-80页
     ·数据的收集第79-80页
     ·洞穴的分类辨别第80页
     ·数据处理第80页
   ·结果第80-85页
     ·不同季节条件下主洞穴和临时洞穴的温度变化比较第80-81页
     ·不同类型洞穴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极差温度的比较第81-83页
     ·不同类型洞穴内温度的季节性变化第83-85页
   ·讨论第85-89页
第六章 上海地区狗獾活动规律的初步研究第89-97页
   ·调查地区概况第89页
   ·研究方法第89-90页
   ·结果第90-94页
     ·狗獾出洞、回洞时间第90-91页
     ·狗獾出洞、回洞频次第91-93页
     ·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第93-94页
   ·讨论第94-97页
第七章 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第97-106页
   ·调查地区概况第97-98页
   ·研究方法第98-100页
     ·夜间活动节律的监测第98-99页
     ·狗獾个体的识别第99页
     ·数据处理第99-100页
   ·结果第100-103页
     ·圈养狗獾的夜活动节律第100页
     ·圈养狗獾各行为的时间分配第100-101页
     ·晴天和雨天的行为时间分配第101-102页
     ·不同个体各行为时间分配的比较第102-103页
   ·讨论第103-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9页
附录Ⅰ第119-123页
 参与课题第119页
 著作第119页
 发表论文第119-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口不同年限围垦区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异
下一篇:中国东部亚热带微地形上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分异格局及其成因与维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