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认定与侦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有关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概述第11-19页
 一、信用卡及信用卡犯罪第11-14页
  (一) 信用卡的概念第11页
  (二) 信用卡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第11-12页
  (三) 信用卡犯罪的概念第12-13页
  (四) 我国信用卡犯罪的现状第13-14页
 二、恶意透支的概述第14-16页
  (一) 恶意透支的概念第14-15页
  (二) 恶意透支与善意透支的区别第15-16页
 三、恶意透支的具体表现形式第16-19页
  (一) 积少成多型恶意透支第16页
  (二) 私自借予他人型恶意透支第16-17页
  (三) 交叉担保型恶意透支第17页
  (四) 内外勾结型恶意透支第17页
  (五) 拆东墙补西墙型恶意透支第17页
  (六) 骗领信用卡型恶意透支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现状及国内外立法比较第19-24页
 一、我国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现状第19-20页
  (一) 案件数量逐年增多,给公私财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第19页
  (二) 犯罪异地作案流动性大,且呈现多样化趋势第19页
  (三) 犯罪主体复杂化,呈现境内外人员勾结趋势第19-20页
  (四) 犯罪逐渐出现组织化、团伙化的特点第20页
 二、国内外有关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立法比较第20-24页
  (一) 国内有关恶意透支的有关法律规定第20-22页
  (二) 国外有关恶意透支的立法第22-23页
  (三) 有关恶意透支的立法比较第23-24页
第三章 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认定第24-31页
 一、恶意透支与一般信用卡诈骗罪的区别第24-25页
  (一) 犯罪主体的区别第24页
  (二) 恶意透支需要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犯罪第24-25页
  (三) 犯罪侵害对象不同第25页
  (四) 恶意透支不具有诈骗罪的本质特征第25页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客体要件第25-26页
 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客观要件第26-28页
  (一) 超过规定限额透支第26页
  (二) 超过规定期限透支第26-27页
  (三) 经发卡银行催收不还第27-28页
 四、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主体要件第28页
 五、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主观要件第28-31页
  (一) 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第29页
  (二) 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第29-31页
第四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侦查程序问题研究第31-39页
 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立案及标准第31-33页
  (一) 正确把握立案标准,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第31-32页
  (二) 正确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界限第32页
  (三) 正确区分恶意透支与其他信用卡诈骗罪的区别第32页
  (四) 侦查人员要正确树立以大局为观念的思想第32-33页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初查第33-34页
 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侦查取证第34-35页
  (一) 恶意透支案件证据收集的难点第34页
  (二) 发现恶意透支犯罪证据的途径第34-35页
  (三) 恶意透支案件证据收集的范围第35页
 四、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逮捕的必要第35-39页
  (一) 从社会危害性来看第36页
  (二) 从刑事诉讼法规定来看第36-37页
  (三) 从法律理论层面来看第37页
  (四) 从社会资源效益角度来看第37-39页
第五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侦查的策略第39-45页
 一、侦查策略第39-43页
  (一) 准确分析案情,认定犯罪嫌疑人第39-40页
  (二) 广泛开展调查取证工作,证实恶意透支犯罪动机第40-41页
  (三) 采取适当的侦查措施第41-42页
  (四) 深入挖掘犯罪线索第42-43页
  (五) 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击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第43页
 二、典型案例分析第43-45页
  (一) 典型案例第43-44页
  (二) 案例分析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防卫行为体系论
下一篇:论非法侵入住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