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 第16-20页 |
(一)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1. 统筹城乡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 第16页 |
2. 统筹城乡发展是战略的调整 | 第16页 |
3. 统筹城乡发展是理念的升华 | 第16-17页 |
4. 统筹城乡发展是系统的工程 | 第17页 |
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动态的过程 | 第17页 |
(二) 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17-20页 |
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 第18页 |
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8页 |
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第18-20页 |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红庆河镇为例)的概况特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原则 | 第20-24页 |
(一) 红庆河镇基本概况 | 第20页 |
(二) 红庆河镇这一类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分析 | 第20-22页 |
1. 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 第21页 |
2. 农牧民增收乏力 | 第21页 |
3. 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匮乏 | 第21页 |
4. 农牧业集约化水平低 | 第21-22页 |
5.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 第22页 |
6. 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发展意识不强 | 第22页 |
7. 自然环境污染少 | 第22页 |
(三) 红庆河镇这一类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原则 | 第22-24页 |
1. 主要目标 | 第22-23页 |
2. 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红庆河镇为例)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和困难 | 第24-28页 |
(一) 红庆河镇这一类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 | 第24-26页 |
1. 适逢其时的历史机遇 | 第24页 |
2. 逐步完善的政策机遇 | 第24-25页 |
3. 活力四射的发展环境 | 第25-26页 |
4. 独具特色的自身优势 | 第26页 |
(二) 红庆河镇这一类型经济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困难 | 第26-28页 |
1. 经济基础落后 | 第26页 |
2. 发展意识落后 | 第26-27页 |
3. 人力资源匮乏 | 第27页 |
4. 资金投入不足 | 第27页 |
5. 制度建设滞后 | 第27页 |
6. 市场机制缺位 | 第27页 |
7. 发展差距拉大 | 第27-28页 |
四、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红庆河镇为例)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一) 历史原因 | 第28-29页 |
(二) 现实国情 | 第29-30页 |
(三) 地理环境 | 第30-31页 |
五、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红庆河镇为例)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31-41页 |
(一) 统筹内容 | 第31-34页 |
1.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人口布局 | 第31页 |
2. 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统筹城乡产业布局 | 第31-32页 |
3.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 第32-33页 |
4. 加快分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资金投入 | 第33页 |
5.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统筹城乡生态文明 | 第33页 |
6. 完善社会管理,统筹城乡社会事业 | 第33-34页 |
(二) 对策措施 | 第34-41页 |
1. 改革创新推进城乡统筹 | 第34-35页 |
2. 科学规划推进城乡统筹 | 第35页 |
3. 制度建设推进城乡统筹 | 第35-37页 |
4. 宏观调控推进城乡统筹 | 第37-38页 |
5. 法律保障推进城乡统筹 | 第38页 |
6. 市场运作推进城乡统筹 | 第38-39页 |
7. 宣传教育推进城乡统筹 | 第39页 |
8. 民主管理推进城乡统筹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