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 第2章 生产有效性与管理有效性 | 第15-24页 |
| ·生产前沿 | 第15页 |
| ·测算生产有效性的方法 | 第15-21页 |
| ·参数方法 | 第16-17页 |
| ·非参数方法 | 第17-21页 |
| ·管理有效性与绩效评价 | 第21-22页 |
| ·管理有效性的意义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及测算框架 | 第24-32页 |
| ·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 ·管理有效性指标的测算 | 第25-27页 |
| ·偏要素生产率 | 第25页 |
| ·规模效率 | 第25-26页 |
| ·技术效率 | 第26-27页 |
| ·管理有效性测算框架 | 第27-30页 |
| ·管理有效性测算框架的缺点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管理有效性测算 | 第32-42页 |
| ·对原方法的修改 | 第32-34页 |
| ·初始点 | 第32-33页 |
| ·尾边界 | 第33-34页 |
| ·非可控因素 | 第34-39页 |
| ·Banker和Morey模型 | 第34-35页 |
| ·Ruggiero一阶段模型 | 第35页 |
| ·Yang和Paradi模型 | 第35-36页 |
| ·Ruggiero多阶段模型 | 第36-37页 |
| ·多阶段数据包络分析 | 第37-39页 |
| ·参数和非参数结合的方法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管理有效性评价系统实现 | 第42-56页 |
| ·开发环境介绍 | 第42-44页 |
|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开发环境 | 第42页 |
| ·Access数据库 | 第42-43页 |
| ·MATLAB | 第43页 |
| ·FPSpread | 第43-44页 |
| ·管理有效性功能模块 | 第44-45页 |
| ·系统模块 | 第44-45页 |
| ·样本组管理 | 第45页 |
| ·指标体系管理 | 第45页 |
| ·评价体系管理 | 第45页 |
| ·实际测算 | 第45页 |
| ·部分运行截图及重要代码 | 第45-49页 |
| ·数据库连接 | 第45-46页 |
| ·数据绑定 | 第46页 |
| ·MATLAB计算 | 第46-47页 |
| ·保存到Excel中 | 第47-48页 |
| ·图形绘制 | 第48-49页 |
| ·结果显示 | 第49页 |
| ·使用说明 | 第49-51页 |
| ·样本组管理 | 第49-50页 |
| ·指标体系管理 | 第50页 |
| ·评价体系管理 | 第50页 |
| ·实际测算 | 第50-51页 |
| ·实证研究 | 第51-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