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7页 |
·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膨胀土地基中桩基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膨胀土的胀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29-55页 |
·概述 | 第29-30页 |
·膨胀土地质特征及基本性质 | 第30-37页 |
·潭邵高速公路膨胀土地区地质特征 | 第30-33页 |
·潭邵高速公路膨胀土土样基本性质 | 第33-34页 |
·南宁膨胀土地质特征 | 第34-36页 |
·南宁膨胀土土样基本性质 | 第36-37页 |
·膨胀土胀缩特性研究 | 第37-51页 |
·膨胀力与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关系 | 第37-40页 |
·膨胀变形与初始干密度的关系 | 第40-42页 |
·膨胀变形与初始含水量的关系 | 第42-43页 |
·膨胀变形与垂直压力的关系 | 第43-44页 |
·膨胀土无荷胀缩特性对比研究 | 第44-49页 |
·膨胀土有荷膨胀的时程特性研究 | 第49-51页 |
·膨胀土的变形机理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膨胀土地基中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解析分析 | 第55-75页 |
·概述 | 第55-56页 |
·膨胀土地基膨胀隆起分析 | 第56-60页 |
·膨胀土地基膨胀隆起计算公式 | 第56-59页 |
·应用分析 | 第59-60页 |
·考虑膨胀土膨胀特性的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解析解 | 第60-69页 |
·基本假定 | 第61-62页 |
·桩顶荷载作用下单桩荷载传递规律 | 第62-64页 |
·膨胀土浸水膨胀作用下单桩荷载传递规律 | 第64-66页 |
·桩顶荷载及膨胀土膨胀共同作用下单桩的荷载传递分析 | 第66-67页 |
·算例分析 | 第67-69页 |
·考虑膨胀土失水收缩作用下的单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解析解 | 第69-73页 |
·基本假定 | 第69-70页 |
·膨胀土失水收缩作用下单桩荷载传递规律 | 第70-72页 |
·桩顶荷载及膨胀土失水收缩共同作用下单桩的荷载传递分析 | 第72-73页 |
·算例分析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膨胀土地基中桩-土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 第75-96页 |
·概述 | 第75-76页 |
·膨胀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研究 | 第76-82页 |
·土样制备及试验设计 | 第77-7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参数分析 | 第81-82页 |
·膨胀土中基桩模拟试验研究 | 第82-93页 |
·膨胀土中基桩的静载试验研究 | 第83-87页 |
·膨胀土中基桩的浸水试验研究 | 第87-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第五章 非饱和膨胀土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 | 第96-124页 |
·概述 | 第96-97页 |
·非饱和土的基本理论 | 第97-105页 |
·应力状态变量的选择与有效应力原理 | 第97-102页 |
·土-水特征曲线 | 第102-104页 |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 第104-105页 |
·非饱和膨胀土本构模型 | 第105-113页 |
·非饱和膨胀土应力应变若干特性 | 第105-106页 |
·弹塑性理论 | 第106-111页 |
·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矩阵表达式 | 第111-113页 |
·非饱和膨胀土流-固耦合分析 | 第113-117页 |
·基本假设 | 第113页 |
·控制方程 | 第113-115页 |
·流-固耦合有限元数值解法 | 第115-117页 |
·非饱和膨胀土流-固耦合有限元程序介绍与算例分析 | 第117-123页 |
·主要功能与特点 | 第117页 |
·程序框图 | 第117-119页 |
·程序所需材料参数 | 第119页 |
·算例分析 | 第119-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膨胀土地基中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4-153页 |
·概述 | 第124-125页 |
·桩-土界面的模拟分析 | 第125-130页 |
·桩-土界面模型 | 第125-127页 |
·接触面单元分析方法 | 第127-128页 |
·算例分析 | 第128-130页 |
·膨胀土膨胀时桩-土相互作用参数研究 | 第130-150页 |
·桩长的影响 | 第131-136页 |
·桩径的影响 | 第136-139页 |
·承台的影响 | 第139-143页 |
·扩底的影响 | 第143-147页 |
·桩-土界面特性的影响 | 第147-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58页 |
·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 | 第153-15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56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0页 |
致谢 | 第170-1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71-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