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机械论文--采掘机械论文--露天矿采掘机械论文

地下铲运机多体系统虚拟样机建模及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国外多体系统动力学发展动态第14-16页
   ·国内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动态第16-18页
   ·车辆工程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动态第18-20页
     ·车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动态第18-19页
     ·车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动态第19-20页
   ·地下铲运机研究现状第20-24页
     ·国外地下铲运机研究现状第21-22页
     ·国内地下铲运机研究现状第22-24页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第24-26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多体系统运动学建模与仿真第27-55页
   ·工作装置的结构类型第27-29页
   ·基本概念第29-32页
     ·铰第29-31页
     ·完整约束方程第31页
     ·非完整约束方程第31-32页
     ·拓朴构型第32页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第32-33页
     ·刚体的位置第32-33页
     ·系统的速度第33页
     ·系统的加速度第33页
   ·工作装置多体系统运动学第33-45页
     ·运动学模型第34-35页
     ·运动学方程式第35-45页
   ·工作装置多体系统运动学仿真第45-54页
     ·仿真软件的选择第45-46页
     ·工作装置多体系统运动学仿真研究第46-52页
     ·工作装置的平移特性第52-53页
     ·工作装置的卸料特性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第55-78页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第55-58页
   ·工作装置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第58-64页
     ·工作装置各刚体质心的速度和加速度第59-60页
     ·刚体质心的惯性力、惯性矩和动能第60-61页
     ·工作装置的动能与动量第61-63页
     ·工作装置的位能第63-64页
     ·工作装置的动力学方程第64页
   ·工作装置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第64-67页
     ·仿真研究有关数据和条件第65页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5-67页
   ·影响工作装置动力学行为的敏感因素第67-77页
     ·物料的偏载第67-73页
     ·铲取阻力的作用位置第73-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地下铲运机多体系统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第78-93页
   ·地下铲运机整机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第79-81页
     ·地下铲运机底盘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概述第79-80页
     ·地下铲运机组件模型第80-81页
   ·地下铲运机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参数第81-82页
   ·地下铲运机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轮胎模型第82-86页
   ·地下铲运机铲装作业插入阻力第86-87页
   ·仿真路面文件的生成第87页
   ·某型号地下铲运机整机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第87-91页
     ·地下铲运机铲装动力学第87-89页
     ·影响整机动力学行为的敏感参数第89-91页
   ·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动臂动态应力仿真研究第93-117页
   ·ANSYS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第93-96页
   ·ADAMS柔性体理论第96-100页
     ·柔性体的表达第97-98页
     ·柔性体运动方程第98-100页
   ·地下铲运机柔性动臂建模第100-101页
   ·某型号地下铲运机刚性动臂的柔性化第101-103页
     ·模型的生成和数据交换第101-102页
     ·动臂模态中性文件的生成第102-103页
   ·某型号地下铲运机动臂动态应力/变形仿真第103-116页
     ·柔性动臂的导入第103页
     ·动臂的模态分析第103页
     ·柔性动臂动态载荷谱的导出第103-104页
     ·柔性动臂动态应力/变形仿真第104-116页
   ·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地下铲运机转向与制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117-143页
   ·地下铲运机动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117-128页
     ·转阀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117-123页
     ·转向控制阀式动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123-128页
   ·地下铲运机制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128-141页
     ·蓄能制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129-135页
     ·气—液混合制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第135-141页
   ·小结第141-143页
第七章 试验研究第143-149页
   ·制动性能试验第143-147页
   ·工作液压系统压力试验第147-148页
   ·小结第148-14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49-15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9-150页
   ·主要结论第150-151页
   ·主要创新点第151-152页
   ·展望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0页
附录1第160-161页
附录2第161-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论文情况第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基因治疗稳定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云南个旧花岗岩凹陷带锡铜多金属成矿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