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 第一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1 病原学分类 | 第14-15页 |
| 2 形态 | 第15页 |
| 3 大小 | 第15页 |
| 4 结构 | 第15-16页 |
| 5 染色特征 | 第16页 |
| 6 运动性 | 第16页 |
| 7 生活史繁殖方式 | 第16-17页 |
| 8 宿主特异性 | 第17页 |
| 9 生物学性质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1 临床症状观察 | 第18-19页 |
| 2 病理变化观察 | 第19页 |
| 3 血液学检查 | 第19-20页 |
| 4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20页 |
| 5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1 利用本动物感染 | 第22-23页 |
| 2 利用实验动物感染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 1 药物治疗 | 第24-25页 |
| 2 接种疫苗 | 第25页 |
| 3 预防措施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 第一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 | 第32-44页 |
| 摘要 | 第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 2 结果 | 第35-39页 |
| ·小鼠状况 | 第35页 |
|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 第35页 |
| ·附红细胞体形态特征 | 第35-37页 |
| ·小鼠血液常规测定 | 第37-39页 |
| 3 讨论 | 第39-41页 |
| ·小鼠状况 | 第39页 |
| ·血液中附红细胞体的消长规律 | 第39-40页 |
| ·附红细胞体形态特征 | 第40页 |
| ·小鼠血液常规测定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第二章 中草药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药效试验 | 第44-53页 |
| 摘要 | 第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 2 结果 | 第47-48页 |
| ·四种药物浓度为1.25mg/ml时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药效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 3 讨论 | 第48-51页 |
| ·野菊花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 第48-49页 |
| ·苦参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 第49页 |
| ·常山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 第49-50页 |
| ·青蒿素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抑杀效果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蜂胶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 | 第53-66页 |
| 摘要 | 第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 2 结果 | 第57-61页 |
| ·疫苗的物理性状检验 | 第57页 |
| ·无菌检验 | 第57页 |
| ·安全性检查 | 第57页 |
| ·保存期试验 | 第57页 |
| ·二免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 | 第57-59页 |
|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效果 | 第59-61页 |
|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第61页 |
| 3 讨论 | 第61-64页 |
| ·疫苗的安全性 | 第61页 |
| ·蜂胶作为佐剂的优点 | 第61-62页 |
| ·蜂胶疫苗的特点 | 第62-63页 |
|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体液免疫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变化 | 第63页 |
|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对ConA和LPS的反应性增强 | 第63-64页 |
| ·M.suis蜂胶疫苗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对 M.suis的反应性增强 | 第64页 |
| ·免疫保护性 | 第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附录A 溶液配制 | 第67-69页 |
| 附录B 英文缩写注释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