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1页 |
| ·脑电信号 | 第11-15页 |
| ·脑电信号的产生 | 第11-12页 |
| ·脑电图 | 第12页 |
| ·脑电节律 | 第12-13页 |
| ·电极安放系统 | 第13-15页 |
| ·基于脑波分析的脑死判定的研究 | 第15-16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意义与结构组织 | 第16-19页 |
| ·课题内容与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结构组织 | 第17-19页 |
| 第2章 基于近似熵理论的脑死亡判定 | 第19-33页 |
| ·对脑电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 第19-20页 |
| ·复杂度 | 第20-23页 |
| ·复杂性描述 | 第20页 |
| ·几种复杂性指标 | 第20-23页 |
| ·近似熵 | 第23-27页 |
| ·近似熵的定义 | 第23-25页 |
| ·近似熵在脑电领域的应用 | 第25-27页 |
| ·近似熵应用于脑死亡判定 | 第27-32页 |
| ·不同病人在昏迷和脑死状态下的近似熵 | 第28-29页 |
| ·不同病人在昏迷和脑死状态下的近似熵 | 第29-30页 |
| ·所有病例的脑电信号的近似熵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基于动态近似熵理论的脑死亡判定 | 第33-39页 |
| ·动态近似熵 | 第33-34页 |
| ·动态近似熵应用于脑死亡判定 | 第34-38页 |
| ·不同病人在昏迷和脑死状态下的动态近似熵分析 | 第34-36页 |
| ·同一病人在昏迷和脑死状态下的动态近似熵分析 | 第36页 |
| ·动态近似熵平均值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与小波分析结合的动态近似熵分析 | 第39-53页 |
| ·小波分析概述 | 第39-41页 |
| ·小波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第39-41页 |
| ·小波分析的特点 | 第41页 |
| ·小波变换原理 | 第41-44页 |
| ·小波及连续小波变换 | 第41-43页 |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43-44页 |
| ·小波类型的选择 | 第44页 |
| ·小波去噪方法 | 第44-48页 |
| ·小波阈值法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 ·消噪处理方法及阈值选取的准则 | 第46-48页 |
| ·基于小波分析的动态近似熵分析 | 第48-52页 |
| ·对状态不同的病人进行基于小波去噪的动态近似熵分析 | 第49-50页 |
| ·对同一病人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基于小波去噪的动态近似熵分析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 ·本文总结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