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满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
| 引言 | 第1-11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6页 |
| 二、 象征与象征人类学 | 第6-7页 |
| 三、 调查概况 | 第7-9页 |
| 四、 研究假设 | 第9页 |
| 五、 理论与方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仪式与象征 | 第11-25页 |
| 一、 关于仪式象征的研究 | 第11-13页 |
| 二、 人生礼仪与象征 | 第13-20页 |
| (一) 诞生礼 | 第13-14页 |
| (二) 婚礼 | 第14-17页 |
| (三) 葬礼 | 第17-20页 |
| 三、 岁时礼仪与象征 | 第20-23页 |
| (一) 春节 | 第20-22页 |
| (二) 元宵节 | 第22页 |
| (三) 龙抬头节 | 第22-23页 |
| 四、 仪式象征与涵化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象征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25-36页 |
| 一、 象征的分类 | 第25-32页 |
| (一) 实物象征 | 第25-27页 |
| (二) 行为象征 | 第27-28页 |
| (三) 言语象征 | 第28-30页 |
| (四) 颜色与方位象征 | 第30-32页 |
| 二、 象征的特点 | 第32-36页 |
| (一) 多义性 | 第32-33页 |
| (二) 变异性 | 第33-34页 |
| (三) 族群性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象征的结构 | 第36-43页 |
| 一、 象征的基本结构:能指与所指 | 第36-37页 |
| 二、 象征的层次结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 第37-43页 |
| (一) 象征与人生观 | 第37-38页 |
| (二) 象征与婚姻家庭观 | 第38页 |
| (三) 象征与伦理道德观 | 第38-39页 |
| (四) 象征与宗教观 | 第39-40页 |
| (五) 象征与族群认同观 | 第40-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