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6页 |
第一章 格朗特、配第、塞瓦和丹尼尔·伯努利对数理经济学的贡献 | 第16-24页 |
一、 格朗特、配第、塞瓦和数理经济学的开始 | 第16-19页 |
二、 丹尼尔·伯努利与圣彼得堡悖论 | 第19-24页 |
第二章 数理经济学的创立与边际主义的兴起 | 第24-38页 |
一、 对数理经济学之父——古诺的新认识 | 第24-28页 |
二、 分析算术化和数理经济学早期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 第28-38页 |
第三章 公理化数理经济学的开始与繁荣 | 第38-64页 |
一、 论希尔伯特对数理经济学公理化进程的一个贡献 | 第38-40页 |
二、 卡塞尔的贡献 | 第40-44页 |
三、 施莱辛格尔和瓦尔德的贡献 | 第44-47页 |
四、 冯·诺伊曼对一般均衡理论的贡献 | 第47-50页 |
五、 希克斯和数理经济学 | 第50-52页 |
六、 活动分析模型的再发展 | 第52-55页 |
七、 公理化数理经济学的巅峰——德布鲁 | 第55-64页 |
第四章 苏联数理经济学的特殊性 | 第64-73页 |
一、 苏联的数学传统 | 第64-65页 |
二、 30年代前苏联的数理经济学 | 第65-66页 |
三、 苏联数理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康托洛维奇 | 第66-68页 |
四、 我国和苏联对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态度的比较 | 第68-70页 |
五、 苏联数理经济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数理经济学的影响 | 第70-73页 |
第五章 数理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 第73-80页 |
一、 博弈论进入经济学主流 | 第73-76页 |
二、 数理经济学算法倾向的抬头 | 第76-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