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提取物制备及药理活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蜈蚣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蜈蚣的种类 | 第12页 |
·蜈蚣的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蜈蚣的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临床应用 | 第14-15页 |
·毒性及不良反应 | 第15页 |
·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15-16页 |
·抗癫痫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抗癫痫药物 | 第17-18页 |
·癫痫的动物模型及发作等级标准 | 第18-19页 |
·天然产物抑菌活性研究 | 第19-21页 |
·具有抑菌活性的天然产物 | 第19-20页 |
·抑菌效果的微生物测定法 | 第20-21页 |
·多糖 | 第21-25页 |
·多糖概述 | 第21-22页 |
·多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动物多糖的研究 | 第22-24页 |
·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第24-2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蜈蚣醇提物的制备 | 第28-40页 |
·前言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2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醇提物制备工艺流程 | 第29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30-31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31-32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2-35页 |
·正交实验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 蜈蚣提取物抗癫痫研究 | 第40-46页 |
·前言 | 第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动物 | 第40-41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41页 |
·蜈蚣粗提物抗戊四氮惊厥实验 | 第41页 |
·蜈蚣提取物抗硝酸士的宁惊厥实验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蜈蚣粗提物抗戊四氮惊厥实验 | 第42-43页 |
·硝酸士的宁惊厥模型 | 第43页 |
·蜈蚣提取物抗硝酸士的宁惊厥实验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蜈蚣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 第46-54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7页 |
·致病菌对数生长期的测定 | 第47页 |
·菌悬液制备 | 第47页 |
·采用滤纸片法测抑菌活性 | 第47-48页 |
·采用平板孔穴扩散法测抑菌活性 | 第48页 |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致病菌对数生长期 | 第48-50页 |
·滤纸片法测蜈蚣提取物抑菌活性 | 第50-51页 |
·平板孔穴扩散法测抑菌活性 | 第51-53页 |
·最小抑菌浓度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蜈蚣粗多糖的提取分离 | 第54-62页 |
·前言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试剂 | 第54-55页 |
·仪器设备 | 第55页 |
·蜈蚣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 | 第55-56页 |
·多糖含量测定 | 第56-57页 |
·多糖提取方法选择 | 第57页 |
·水提法正交实验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0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58页 |
·水提法与碱法所得粗多糖含量 | 第58-59页 |
·水提法正交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