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功能化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芳硝基化合物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1.1 芳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及危害第18-19页
    1.2 芳硝基化合物的常见检测方法第19-22页
        1.2.1 质谱法第19页
        1.2.2 红外光谱法第19-20页
        1.2.3 太赫兹光谱法第20页
        1.2.4 离子迁移法第20-21页
        1.2.5 拉曼光谱法第21页
        1.2.6 电化学法第21-22页
    1.3 传感器的分类第22-23页
        1.3.1 化学传感器第22页
        1.3.2 免疫化学传感器第22-23页
        1.3.3 发光传感器第23页
    1.4 电极材料的发展第23-29页
        1.4.1 石墨烯碳材料第23-24页
        1.4.2 碳纳米管第24-25页
        1.4.3 金属纳米颗粒第25-26页
        1.4.4 纳米多孔材料第26页
        1.4.5 杂原子材料第26-27页
        1.4.6 碳微球材料第27-28页
        1.4.7 高温热解材料第28-29页
    1.5 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第29-31页
        1.5.1 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的理化性质第29-30页
        1.5.2 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第30-31页
    1.6 实验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2-40页
    2.1 实验说明第32-34页
        2.1.1 实验试剂第32-33页
        2.1.2 实验仪器第33-34页
        2.1.3 实验装置第34页
    2.2 实验方法第34-36页
        2.2.1 富羟基碳微球的制备第34-35页
        2.2.2 含羧基碳微球的制备第35页
        2.2.3 碳载普鲁士蓝类似物的制备第35-36页
        2.2.4 不同浓度间二硝基苯的制备第36页
    2.3 电极材料的理化表征第36-40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6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6-37页
        2.3.3 X射线衍射测试第37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7页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37页
        2.3.6 热重分析以及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第37页
        2.3.7 电化学测试分析第37-40页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碳微球的性能研究第40-52页
    3.1 不同温度、水热时间下富羟基碳微球的性能研究第40-45页
        3.1.1 SEM分析第40-41页
        3.1.2 红外分析第41页
        3.1.3 电化学分析第41-44页
        3.1.4 机理分析第44-45页
    3.2 不同温度、水热时间下含羧基碳微球的性能研究第45-50页
        3.2.1 SEM分析第45-47页
        3.2.2 红外分析第47页
        3.2.3 电化学分析第47-50页
    3.3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高温热解法制备碳载普鲁士蓝类似物的性能研究第52-74页
    4.1 不同热解温度碳载普鲁士蓝类似物的性能研究第52-67页
        4.1.1 SEM分析第52-54页
        4.1.2 XRD分析第54-55页
        4.1.3 TEM分析第55-56页
        4.1.4 FTIR分析第56-57页
        4.1.5 热重分析第57-59页
        4.1.6 XPS分析第59-60页
        4.1.7 不同材料电化学性能比较第60-64页
        4.1.8 KOH-glucose-CoFe-HCl-800应用到超低浓度DNB电化学分析第64-66页
        4.1.9 KOH-glucose-CoFe-HCl-800应用到TNB电化学分析第66-67页
    4.2 电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第67-69页
        4.2.1 吸附机理第67页
        4.2.2 扫描速率第67-68页
        4.2.3 PB的CV机理第68-69页
    4.3 电化学检测条件的优化第69-71页
        4.3.1 富集时间的优化第69-70页
        4.3.2 测试方法的优化第70-71页
    4.4 重现性、干扰性的研究第71-72页
        4.4.1 重现性分析第71-72页
        4.4.2 干扰性分析第72页
    4.5 应用于真实水样的DNB检测第72-73页
    4.6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4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6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6-88页
附件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地业务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过渡层模型及其润滑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