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黄栌枯萎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Verticillium spp.真菌的分类 | 第17-18页 |
·Verticillium 所致林木枯萎病的症状及侵染特点 | 第18-19页 |
·林木对Verticillium spp.的抗感病种类 | 第19-20页 |
·抗病树木种类 | 第19-20页 |
·感病树木种类 | 第20页 |
·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 第20-21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所致林木枯萎病监测技术 | 第21-24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微菌核密度与枯萎病 | 第22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e 微菌核监测技术 | 第22页 |
·Verticillium 营养体亲和性检测 | 第22-24页 |
·林木枯萎病的管理及生物防治的研究展望 | 第24-27页 |
·林木枯萎病的管理及生物防治 | 第24-25页 |
·林木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展望 | 第25-2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7-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27-28页 |
·材料采集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7页 |
·组织分离 | 第28-29页 |
·黄栌枯萎病病根系真菌群落的分离 | 第29页 |
·不同优势菌株接种后对黄栌苗的致病性 | 第29-31页 |
·病原菌形态和分子鉴定 | 第31-32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2-33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对黄栌根系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第33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粗毒素对黄栌幼苗生物活性测定 | 第33-35页 |
·不同优势菌株接种后对黄栌树体干部电指标的变化 | 第35页 |
·黄栌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真菌筛选 | 第35-3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7-61页 |
·黄栌枯萎病病根系真菌群落 | 第37-39页 |
·黄栌病根真菌群落的种类分析 | 第37页 |
·病根真菌群落的季节动态分析 | 第37-38页 |
·黄栌病根真菌群落数量动态和优势种群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优势菌株接种后对黄栌苗的致病性 | 第39-41页 |
·接种不同菌株后植株发病情况 | 第39-40页 |
·接种不同菌株后导管变色情况 | 第40-41页 |
·不同菌株接种后重新分离结果 | 第41页 |
·病原菌鉴定及类型 | 第41-43页 |
·病原菌形态鉴定 | 第41-42页 |
·病原菌分子鉴定 | 第42页 |
·菌落形态类型 | 第42-43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生物学特性 | 第43-45页 |
·病原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性状 | 第43页 |
·病原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 | 第43-44页 |
·不同碳源对病原菌培养性状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氮源对病原菌培养形状的影响 | 第44-45页 |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5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对黄栌根系组织病理学影响 | 第45-48页 |
·黄栌幼根发病情况 | 第45-46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在根部的存在状态及部位 | 第46-47页 |
·病菌侵染与非侵染组织结构比较 | 第47页 |
·在根部导管中不同内含物的数量分布 | 第47-48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毒素对黄栌幼苗生物活性测定 | 第48-51页 |
·在不同培养液中Verticillium dahliae 的培养特征 | 第48页 |
·抑制黄栌胚根的测定 | 第48-49页 |
·粗毒素液对不同树种离体嫩枝致萎作用 | 第49页 |
·粗毒素对黄栌活体幼苗的致萎作用 | 第49-50页 |
·粗毒素液热稳定性测定 | 第50页 |
·粗毒素液对黄栌离体叶片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菌株接种后对黄栌树体干部电指标的变化 | 第51-58页 |
·接种不同菌株后树体干部电指标的变化 | 第51-52页 |
·接种不同菌株后树体干部单位电容的变化 | 第52-53页 |
·接种Verticillium dahliae 后发病与未发病树体干部电指标变化.. | 第53页 |
·接种Verticillium dahliae 植株死亡前后电容电阻的变化 | 第53-54页 |
·测量两极间距不同对树体干部电指标的影响 | 第54-56页 |
·树干电容值与胸径的关系 | 第56-58页 |
·黄栌根系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真菌筛选 | 第58-61页 |
·黄栌根系内生真菌分离鉴定 | 第58-59页 |
·内生真菌对黄栌枯萎病病原的拮抗作用 | 第59-61页 |
5 讨论与建议 | 第61-69页 |
·黄栌枯萎病病根系真菌群落 | 第61-62页 |
·不同菌株接种后对黄栌致病性测定 | 第62页 |
·病原菌的鉴定 | 第62-63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生物学特性 | 第63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对黄栌根系组织病理学影响 | 第63-65页 |
·Verticillium dahliae 毒素对黄栌幼苗生物活性测定 | 第65-66页 |
·接种不同菌株后黄栌树体干部电指标的变化 | 第66-67页 |
·黄栌根系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真菌筛选 | 第67-69页 |
图版1 | 第69-70页 |
图版2 | 第70-71页 |
图版3 | 第71-72页 |
图版4 | 第72-73页 |
图版5 | 第73-81页 |
个人简介 | 第81-82页 |
导师简介 | 第82-83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