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城乡统筹视角的重庆市二元结构变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理论及现实意义第11页
   ·论文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论文的主要思路第11-12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2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理论综述第13-21页
   ·相关概念的内涵第13页
   ·主要经济理论第13-16页
   ·城乡统筹国外经验借鉴第16-18页
     ·英国城乡统筹规划模式第16-17页
     ·韩国新村运动模式第17页
     ·德国土地改革模式第17页
     ·美国市场保护模式第17页
     ·日本政府保障模式第17-18页
   ·城乡统筹的主要理论模式第18-21页
     ·城市—工业导向模式第18页
     ·小城镇发展模式第18页
     ·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第18-19页
     ·农村综合发展模式第19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第19-21页
第3章 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现状透视第21-33页
   ·重庆市二元结构历史沿革第21-23页
     ·抗战时期二元结构的初步形成第21页
     ·解放后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巩固第21-22页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二元结构深化第22-23页
   ·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分析第23-30页
     ·重庆市现状概况第23页
     ·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的测度第23-29页
     ·重庆市二元结构的区域比较第29-30页
   ·重庆市二元结构的成因分析第30-33页
第4章 重庆市城乡关联的区域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第33-41页
   ·城乡关联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第33页
   ·城乡关联发展评价内容分析第33-34页
   ·城乡关联的实证分析第34-40页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34页
     ·主成份分析法分析主因子第34-37页
     ·空间对比分析第37-40页
   ·结论第40-41页
第5章 重庆市二元结构转换的模式选择第41-45页
   ·重庆市统筹城乡的选择模式第41页
   ·重庆市不同区县的二元结构转换模式第41-45页
第6章 重庆市二元结构转换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第45-54页
   ·重庆市二元结构转换的目标第45-48页
   ·重庆市二元结构转换的路径选择第48-49页
   ·重庆市二元结构转换的制度创新第49-54页
     ·户籍制度改革第49-50页
     ·土地制度改革第50页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第50页
     ·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第50-51页
     ·城乡教育制度改革第51-52页
     ·城乡就业制度改革第52页
     ·城乡规划制度改革第52页
     ·行政体制改革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蛋白质组研究
下一篇: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丙戊酸钠预防动物热性惊厥及惊厥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