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福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引言第11-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综述第13-16页
     ·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相关研究第13页
     ·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农民持续增收途径的相关研究第14-16页
     ·存在的问题第16页
   ·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第16-18页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 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基础第18-24页
   ·农民收入的内涵及构成第18-19页
     ·农民的定义第18页
     ·农民收入的相关概念及构成第18-19页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内涵及其建立的原则第19-21页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含义第19页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构件第19-20页
     ·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建立的原则第20-21页
   ·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1-24页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悲观论调”第21页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第21-22页
     ·产权理论第22页
     ·交易成本理论第22页
     ·需求弹性理论第22-23页
     ·帕累托无效率理论第23页
     ·适度规模经营理论第23-24页
3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民收入增长变化及其特征第24-36页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第24-28页
     ·第一阶段: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4年)第25-26页
     ·第二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回落阶段(1984—1991年)第26-27页
     ·第三阶段:农民收入迅速增长阶段(1991—1997年)第27-28页
     ·第四阶段:农民收入增长趋缓阶段(1997—2006年)第28页
   ·福建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及其主要特点第28-32页
     ·福建农民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第30-31页
     ·福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步减少第31-32页
     ·福建农民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呈波动状态第32页
   ·福建农民收入差距变化及特征第32-36页
     ·城乡收入差距第32-33页
     ·不同地市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第33-34页
     ·不同收入组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第34-36页
4 福建农民持续增收影响因素分析第36-45页
   ·福建农民持续增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36-39页
     ·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因素第36-38页
     ·影响农民非农业收入的因素第38-39页
   ·福建农民持续增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9-45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39-40页
     ·建立回归模型第40-43页
     ·回归结果分析第43-45页
5 福建农民持续增收情况比较与模式分析第45-55页
   ·福建九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第45-46页
   ·山区农民增收模式分析第46-49页
   ·沿海农民增收模式分析第49-55页
6 构建福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第55-66页
   ·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第55-56页
     ·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第55页
     ·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第55页
     ·处理好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第55-56页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档次第56页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新机制第56-57页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第56页
     ·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农民融为一体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第56页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科学普及和宣传力度第56-57页
     ·大力建设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第57页
   ·发挥地区优势,构建农业结构调整新机制第57-58页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第57页
     ·积极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第57-58页
   ·规范市场环境,构建农产品流通的市场新机制第58-59页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交易成本第58-59页
     ·加快信息化建设水平第59页
     ·利用现代手段第59页
     ·发展配套产业第59页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农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第59-60页
     ·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第59-60页
     ·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第60页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第60页
   ·完善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构建“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期机制第60-61页
     ·完善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第60-61页
     ·建立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第61页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持续转移的经济机制第61-63页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第61-62页
     ·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第62-63页
   ·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农民工就业管理与社会保障机制第63-64页
     ·消除农民工就业的制度性约束第63页
     ·加强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第63页
     ·增强农民工就业的能力第63页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63-64页
   ·提升农民素质,构建农村教育发展新机制第64页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倾斜第64页
     ·加大对农村成人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投资第64页
     ·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第64页
   ·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构建农村金融的支农机制第64-66页
     ·设立农业发展基金,逐步推行小额信贷第64-65页
     ·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第65-66页
7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贿赂犯罪中的运用
下一篇:日语常用汉字的字音、字形溯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