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论文

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研究

目录第1-3页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5-10页
一、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出发点——良知的二重性第10-21页
 (一) 阳明心学及其理论品格第10-12页
 (二) 良知的内涵及二重性品格第12-18页
 (三) 良知二重性的美学意义第18-21页
二、王阳明心学美学的核心——道德与审美的圆融第21-31页
 (一) 王阳明心学美学的追求第21-26页
 (二) 王阳明心学美学的灵魂第26-31页
三、王阳明心学美学的主客体关系——心照万物,万物映心第31-48页
 (一) 明镜之心:心体的自我呈现第31-38页
 (二) 心物圆融:心体对万物的含化第38-44页
 (三) 从“在”到“有”:境界的生成第44-48页
四、王阳明心学美学的三重境界——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第48-68页
 (一) 道德世界的仁境第50-57页
  1. 无执而洒落第51-55页
  2. 一体之仁第55-57页
 (二) 意义世界的诚境第57-63页
  1. 诚之真境第58-61页
  2. 诚之神境第61-63页
 (三) 德美合一的乐境第63-68页
  1. 中和之乐第65-66页
  2. 自得之乐第66-68页
余论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ascin、Ezrin及NGAL/NGALR在正常胚胎和成人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下一篇:张资平恋爱小说与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