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 ·供试菌株与转化质粒 | 第18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18页 |
| ·供试溶液与试剂 | 第18-19页 |
| ·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制 | 第19-20页 |
| ·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料 | 第20页 |
| ·液体发酵用培养基的配制 | 第20页 |
| ·实验用盐碱土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8页 |
| ·木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0-21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21页 |
| ·木霉菌转化 | 第21页 |
| ·转化子PCR检测 | 第21-22页 |
| ·转化子的Southern blotting检测 | 第22-23页 |
| ·平板对峙培养 | 第23页 |
| ·转化子孢子悬浮液对病原菌抑制作用 | 第23页 |
| ·重寄生作用观察 | 第23页 |
| ·转化子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 | 第23-24页 |
| ·H6菌种活化 | 第24页 |
| ·H6孢悬液的制备 | 第24页 |
| ·液体种子筛选培养 | 第24页 |
| ·菌种的固体发酵 | 第24-25页 |
| ·发酵产物孢子量的计算 | 第25-26页 |
| ·发酵罐的放大培养及保存 | 第26页 |
| ·H6菌株液体发酵因子的正交设计 | 第26页 |
| ·发酵液的防效测定 | 第26页 |
| ·H6菌剂生物农药的配制 | 第26-27页 |
| ·H6固体发酵产物的生物防效测定 | 第27页 |
| ·H6生物农药的生物防效测定 | 第27页 |
| ·H6固体发酵产物对黄瓜的促进生长和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 | 第27-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0页 |
| ·深绿木霉菌T23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8页 |
| ·pV2质粒提取 | 第28-29页 |
| ·REMI转化 | 第29页 |
| ·PCR检测 | 第29-31页 |
| ·野生菌与转化子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9页 |
| ·PCR检测 | 第29-31页 |
| ·Southern blotting | 第31-32页 |
| ·探针DNA的获得 | 第31页 |
| ·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31-32页 |
| ·转化子对病菌拮抗作用 | 第32-34页 |
| ·转化子孢子悬浮液对病原菌抑制效果 | 第34页 |
| ·重寄生作用显微观察 | 第34-35页 |
| ·转化子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 | 第35页 |
| ·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选择 | 第35-39页 |
| ·固体培养基的选择 | 第39-40页 |
| ·影响H6菌株产孢的因素 | 第40-41页 |
| ·发酵培养基厚度 | 第40页 |
| ·发酵种子液接种量 | 第40-41页 |
| ·发酵温度 | 第41页 |
| ·固体发酵罐的放大培养 | 第41-42页 |
| ·最佳发酵条件的筛选 | 第42-45页 |
| ·H6固体发酵产物生防效果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 ·H6生物农药生防效果测定 | 第46-47页 |
| ·不同处理时间对土壤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H6菌剂对黄瓜生长的促进作用 | 第48-50页 |
| 4 讨论 | 第50-55页 |
| ·关于木霉REMI突变体库的建立 | 第50-51页 |
|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技术可获得木霉菌突变株 | 第50页 |
| ·原生质体制备及限制性内切酶对REMI转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成功插入 | 第51页 |
| ·木霉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51页 |
| ·多功能生防菌剂的创制 | 第51-55页 |
| ·生防菌剂的制剂类型 | 第51-52页 |
| ·生防菌剂的使用方法 | 第52页 |
| ·生防菌剂的多功能性 | 第52-53页 |
| ·生防菌剂的田间适应性 | 第53页 |
|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木霉菌剂的生产实用性 | 第53-55页 |
| 5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