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唐代仕女画的历史地位和特征 | 第9-13页 |
一、仕女画审美意味的演变 | 第9-11页 |
二、雄浑大气的唐代仕女画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丰腴华贵的的“大唐丽人” | 第13-23页 |
一、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 | 第13-18页 |
(一) 张萱及其代表作品 | 第13-16页 |
(二) 周昉和《簪花仕女图》 | 第16-18页 |
二、独特的造型式样 | 第18-23页 |
(一) 曲眉丰颊肌胜于骨 | 第18-20页 |
(二) 浓妆艳抹国色天香 | 第20-21页 |
(三) 绮罗纤缕见肌肤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唐代仕女画艺术审美的形成 | 第23-29页 |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一) 唐代仕女画审美的哲学渊源 | 第23-24页 |
(二) “秀骨清象”的哲学内涵 | 第24页 |
二、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 第24-26页 |
三、政治的开明与经济的繁荣 | 第26-27页 |
四、观念的开放 | 第27页 |
五、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唐代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后记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