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田应用化学论文

生物破乳剂的开发及破乳效能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8页
   ·课题背景第11-18页
     ·乳状液第11-13页
     ·油田乳状液的形成与危害第13-14页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方法第14-16页
     ·油田乳状液的脱水工艺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5页
     ·高效生物破乳菌种的分离研究现状第18-20页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性能研究现状第20-25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课题来源第25-26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课题的来源第26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仪器设备与分析方法第28-41页
   ·高效微生物破乳菌的筛选与培养方法第28-32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第28-29页
     ·培养基第29-31页
     ·培养方法第31页
     ·生物量测定第31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1-32页
     ·连续传代稳定性试验方法第32页
   ·高效微生物破乳菌的鉴定第32-33页
     ·菌种的形态分析第32页
     ·生理生化鉴定第32-33页
     ·16S rDNA鉴定第33页
   ·破乳试验方法第33-35页
     ·O/W型模型乳状液的配置第33-34页
     ·破乳试验和排油率的测定第34页
     ·原油采出液及含油废水含油量的测定第34-35页
   ·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的确定第35-40页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第35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5-37页
     ·多糖的粗提第37页
     ·蛋白质的粗提第37-39页
     ·紫外光谱分析第39-40页
   ·仪器设备第40-41页
第3章 高效微生物破乳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第41-55页
   ·高效微生物破乳菌的分离与纯化第41-43页
     ·菌源的选择第41-42页
     ·破乳菌的分离与纯化第42-43页
   ·O/W型高效生物破乳菌的筛选第43-48页
     ·筛选方法第43-45页
     ·筛选结果第45-48页
   ·高效微生物破乳菌鉴定第48-53页
     ·菌落形态观察第48页
     ·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鉴定第48-50页
     ·16S rDNA的测定第50-51页
     ·破乳菌的微观形态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影响破乳菌生长及破乳效能的因素第55-90页
   ·破乳菌生长曲线及最佳培养时间的测定第55-59页
     ·破乳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与分析第55-57页
     ·培养时间对破乳效能的影响第57-58页
     ·破乳菌的连续传代稳定性第58-59页
   ·pH值对破乳菌生长及破乳效能的影响第59-62页
     ·对破乳菌生长的影响第60-61页
     ·对破乳效能的影响第61-62页
   ·温度对破乳菌生长及破乳效能的影响第62-64页
     ·对破乳菌生长的影响第62-63页
     ·对破乳效能的影响第63-64页
   ·摇床转数对破乳菌生长及破乳效能的影响第64-67页
     ·对破乳菌生长的影响第65-66页
     ·对破乳效能的影响第66-67页
   ·破乳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第67-70页
     ·正交试验的设计第67-68页
     ·优化结果与分析第68-70页
   ·碳源对破乳菌生长及破乳效能的影响第70-79页
     ·对破乳菌生长的影响第71-73页
     ·对破乳效能的影响第73-76页
     ·培养基中液体石蜡含量的确定第76-78页
     ·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利用情况第78-79页
   ·氮源对破乳菌生长及破乳效能的影响第79-85页
     ·对破乳菌生长的影响第80-82页
     ·对破乳效能的影响第82-83页
     ·培养基中酵母膏含量的确定第83-85页
   ·破乳条件对破乳效能的影响第85-89页
     ·全培养液的投加量第85-87页
     ·pH值第87-88页
     ·接触时间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5章 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分析及提纯第90-108页
   ·生物破乳剂破乳有效成分的分析第90-100页
     ·有效成分在全培养液中的分布第90-93页
     ·有效成分分析第93-100页
   ·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的粗提第100-106页
     ·粗提产量及破乳效能第100-105页
     ·有效成分鉴定与分析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6章 生物破乳剂对现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第108-113页
   ·适应性试验第108-109页
   ·现场试验第109-112页
     ·生物破乳剂与化学破乳剂破乳性能比较第110-111页
     ·全发酵液投加量对原油采出液脱水的影响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1页
附录第121-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沉积层下圆形结构在瞬态SH波作用下的数值仿真
下一篇:和谐社会与个人自由--对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解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