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三、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文章的主要框架 | 第11-12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2页 |
六、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 第15-27页 |
第一节 积极影响 | 第16-19页 |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 第16-17页 |
二、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交际范围 | 第17页 |
三、有助于开阔大学生成才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野 | 第17-18页 |
四、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与自我体验 | 第18-19页 |
五、有助于大学生获取科技新信息与专业学习 | 第19页 |
第二节 消极影响 | 第19-27页 |
一、大学生迷恋网络引起网络成瘾 | 第20-21页 |
二、反映西方价值观的网络内容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 第21-22页 |
三、网络不良交际易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缺失 | 第22页 |
四、网络凶杀暴力内容易使大学生出现越轨行为 | 第22-24页 |
五、网络色情内容易引起大学生不当的性行为 | 第24-25页 |
六、容易使大学生对网络文字与写作产生依赖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成因 | 第27-35页 |
第一节 网络及网络文化本身的原因 | 第27-30页 |
一、网络自身特点的两面性 | 第27-28页 |
二、网络文化背景的多元性 | 第28-29页 |
三、网络制度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30-33页 |
一、大学生上网需求的多面性 | 第30-31页 |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不稳定性 | 第31-32页 |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32页 |
四、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当今社会的复杂性 | 第33-35页 |
一、社会的复杂多变使大学生移情于网络 | 第33-34页 |
二、社会的各种陋习通过网络高速传播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影响的策略 | 第35-40页 |
一、加强高校网络建设,整合网络信息资源 | 第35-36页 |
二、弘扬传统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 第36-37页 |
三、开设为大学生服务的专门网站,开展有益的专题活动 | 第37-38页 |
四、提高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 | 第38-39页 |
五、做好高校网络德育工作,拓展网络思想教育功能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克服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 | 第40-48页 |
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 第40-42页 |
二、提高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 | 第42-43页 |
三、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监督与评价制度 | 第43-44页 |
四、加强网络的法律规范,加大监管力度 | 第44-45页 |
五、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 第45-46页 |
六、着力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