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2页 |
·引言 | 第17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7-20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 | 第17-18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 | 第19-20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0-24页 |
·碳负极材料 | 第20-22页 |
·石墨类碳材料 | 第21页 |
·焦炭类负极材料 | 第21页 |
·碳纤维 | 第21页 |
·碳纳米管 | 第21-22页 |
·非碳负极材料 | 第22-24页 |
·锂过渡金属氮化物 | 第22页 |
·锡基负极材料 | 第22-23页 |
·新型合金负极材料 | 第23-24页 |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及隔膜 | 第24-25页 |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 第24页 |
·锂离子电池隔膜 | 第24-25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5-36页 |
·钴酸锂(LiCoO_2)正极材料 | 第26-28页 |
·镍酸锂(LiNiO_2)正极材料 | 第28-32页 |
·LiNiO_2的结构特征 | 第28-29页 |
·LiNiO_2的制备 | 第29-31页 |
·LiNiO_2的掺杂改性研究 | 第31-32页 |
·锂锰氧化物(LiMnO_2、LiMn_2O_4等)正极材料 | 第32-34页 |
·层状LiMnO_2 | 第32页 |
·尖晶石型LiMn_2O_4 | 第32-34页 |
·氧化钒锂(LiV_3O_8等)正极材料 | 第34-35页 |
·磷酸铁锂(LiFePO_4)正极材料 | 第35-36页 |
·羟基氧化镍(NiOOH)的研究现状 | 第36-40页 |
·NiOOH的结构 | 第37-39页 |
·NiOOH的制备方法 | 第39-40页 |
·化学氧化法 | 第39页 |
·电解法制备NiOOH | 第39-40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压合式电解法制备NiOOH及其性能研究 | 第42-60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8页 |
·电解制备NiOOH的原理 | 第45页 |
·电解工艺条件对电解制备NiOOH的影响 | 第45-53页 |
·电化学化成次数对电解合成NiOOH的影响 | 第45-46页 |
·电解液浓度对制备NiOOH纯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电解时间对合成NiOOH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对合成NiOOH的影响 | 第48-49页 |
·电流密度对电解合成NiOOH过程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导电剂含量对电解制备NiOOH的影响 | 第50-51页 |
·电极厚度对电解制备NiOOH的影响 | 第51-52页 |
·钴含量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 第52-53页 |
·电解的阳极极化过程 | 第53页 |
·NiOOH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53-55页 |
·NiOOH的电化学性能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复合催化电解法制备NiOOH及其性能表征 | 第60-77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4页 |
·试剂 | 第60-61页 |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实验步骤 | 第61-6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76页 |
·催化氧化电解制备NiOOH的原理 | 第64-65页 |
·隔膜对催化电解的影响 | 第65页 |
·催化剂对电解的影响 | 第65-68页 |
·催化剂种类对电解的影响 | 第65-67页 |
·催化剂用量对电解的影响 | 第67-68页 |
·电解时间对电解的影响 | 第68-69页 |
·电解温度对电解的影响 | 第69-70页 |
·电解液浓度对电解的影响 | 第70-71页 |
·废液的回收利用 | 第71-72页 |
·NiOOH的结构表征 | 第72-75页 |
·催化电解制备NiOOH样品的XRD分析 | 第72-73页 |
·催化电解制备NiOOH的形貌分析 | 第73-75页 |
·催化电解制备NiOOH的电化学特性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O_2及其性能研究 | 第77-92页 |
·引言 | 第77页 |
·实验部分 | 第77-80页 |
·试剂 | 第77-78页 |
·实验仪器 | 第78页 |
·实验步骤 | 第78-8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0-91页 |
·不同镍源对合成材料的影响 | 第80-82页 |
·反应温度对合成材料的影响 | 第82-85页 |
·反应时间对合成材料的影响 | 第85-86页 |
·Li/Ni原料配比的选择 | 第86-87页 |
·钴含量对镍酸锂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 第87-88页 |
·材料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88-89页 |
·合成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离子交换法合成LiNiO_2及其性能表征 | 第92-111页 |
·引言 | 第92页 |
·实验部分 | 第92-94页 |
·实验药品 | 第92-93页 |
·实验仪器 | 第93页 |
·实验步骤 | 第93-9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4-109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LiNiO_2的原理 | 第94-95页 |
·水溶液离子交换合成工艺的选择 | 第95-99页 |
·反应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5-97页 |
·反应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7-99页 |
·水热离子交换法制备LiNiO_2的形貌分析 | 第99-100页 |
·水热离子交换法制备LiNiO_2的电化学特性 | 第100页 |
·熔融离子交换反应合成工艺的选择 | 第100-105页 |
·热合成机理研究 | 第101-102页 |
·焙烧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原料的选择 | 第103-104页 |
·反应时间对熔融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 | 第104页 |
·洗涤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LiNiO_2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105-107页 |
·LiNiO_2样品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LiNiO_2的存储稳定性的研究 | 第111-122页 |
·引言 | 第111页 |
·实验部分 | 第111-113页 |
·试剂 | 第111-112页 |
·实验仪器 | 第112页 |
·实验步骤 | 第112-113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13-120页 |
·LiNiO_2样品储存过程中的重量变化 | 第113-114页 |
·LiNiO_2水解特性的研究 | 第114-119页 |
·浸泡时间对LiNiO_2水解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浸泡温度对LiNiO_2的水解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水解对LiNi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贮存时间对LiNiO_2中镍元素氧化数的影响 | 第119页 |
·贮存时间对LiNi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2-124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7-138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38-139页 |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39-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