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熊果苷的概况 | 第11-13页 |
·固定化细胞概况 | 第13-22页 |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固定化细胞的载体 | 第14-17页 |
·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及其进展 | 第17-20页 |
·固定化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20-22页 |
·黄单胞菌概况 | 第22-23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发酵法催化合成熊果苷 | 第25-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菌种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页 |
·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黄单胞菌的培养 | 第26页 |
·α—熊果苷的生物合成 | 第26页 |
·α—熊果苷的检测 | 第26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27页 |
·对苯二酚浓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反应物摩尔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9页 |
·反应转速的确定 | 第29-30页 |
·不同糖作为反应物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产物的提纯 | 第31页 |
·反应产物α—熊果苷的鉴定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游离细胞法生产熊果苷 | 第32-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菌种 | 第32页 |
·培养基 | 第32页 |
·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黄单胞菌的培养 | 第33页 |
·磷酸缓冲溶液的配置 | 第33页 |
·α—熊果苷的生物合成 | 第33页 |
·α—熊果苷的检测 | 第33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缓冲溶液体系pH值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缓冲溶液浓度的选择 | 第35-36页 |
·对苯二酚浓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36页 |
·反应物摩尔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反应时间进程的选择 | 第37-38页 |
·反应转速的确定 | 第38页 |
·不同细胞浓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固定化黄单胞菌生产熊果苷 | 第40-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菌种 | 第40页 |
·培养基 | 第40页 |
·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固定化材料 | 第41页 |
·黄单胞菌种子液的培养 | 第41页 |
·黄单胞菌菌体的收集 | 第41页 |
·黄单胞菌固定化细胞的制备 | 第41页 |
·磷酸缓冲溶液的配置 | 第41-42页 |
·α—熊果苷的生物合成 | 第42页 |
·α—熊果苷的检测 | 第42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固定化条件的选择 | 第42-46页 |
·细胞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海藻酸钠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CaCl_2浓度的影响 | 第44页 |
·海藻酸钠固定化嗜麦芽黄单胞菌颗粒和海藻酸钠颗粒空腔的比较 | 第44-45页 |
·添加硅藻土对菌颗粒的影响 | 第45-46页 |
·固定化细胞生产α—熊果苷条件的确定 | 第46-52页 |
·固定化细胞产α—熊果苷的时间进程 | 第46-47页 |
·不同缓冲溶液体系pH值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固液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增效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对苯二酚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流加对苯二酚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固定化细胞连续多批次反应的影响 | 第51页 |
·硅藻土固定化菌体产α—熊果苷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