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体系的制度进程与现状概述 | 第11-14页 |
一、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制度的形成 | 第11-13页 |
(一) 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形成 | 第11-12页 |
(二) 廉租房制度的形成 | 第12-13页 |
二、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 第14-17页 |
一、覆盖面小、发展水平较低 | 第14-15页 |
二、重购买轻租赁、资金严重不足、手段单一 | 第15页 |
三、受益人群定位不清 | 第15-16页 |
四、住房档案和收入信息系统不健全 | 第16页 |
五、运作方式存在缺陷 | 第16-17页 |
六、缺乏权力监督机制,寻租行为频发 | 第17页 |
第三部分 探究当前体系中存在弊端的原因 | 第17-19页 |
一、法律制度本身定位不清 | 第18页 |
二、政府责任缺失 | 第18-19页 |
第四部分 行政法的使命——确立政府责任,建立完善住房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 第19-24页 |
一、确立政府责任、推进住房权法制化的行政法基础 | 第19-23页 |
(一)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 | 第19-20页 |
(二) 对于生存权的保障 | 第20-22页 |
(三) 顺应国家职能的转变趋势 | 第22-23页 |
二、对政府干预程度的分析——建立保障最低生存需求的住房的社会保障模式发展目标的确定 | 第23-24页 |
第五部分 我国住房的社会保障实现方式的选择 | 第24-30页 |
一、住房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方式的综合评析 | 第24-27页 |
二、我国住房的社会保障实现方式选择 | 第27-30页 |
(一) 政府直接投资在我国的现实基础 | 第27-29页 |
(二) 运用金融工具,引导保障性住房建设 | 第29页 |
(三) 适时实施货币化的补贴方式 | 第29-30页 |
第六部分 对于完善我国住房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 第30-41页 |
一、完善住房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 第30-32页 |
(一) 制定《社会保障法》 | 第30-31页 |
(二) 出台《住房社会保障管理条例》 | 第31-32页 |
(三) 完善住房的社会保障配套法规 | 第32页 |
二、成立专门住房的社会保障机构 | 第32-33页 |
(一) 制定社会保障用房指标控制体系 | 第32-33页 |
(二) 严格准入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 第33页 |
三、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 | 第33-34页 |
四、特别重视廉租房的发展 | 第34-36页 |
(一) 建立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 | 第35页 |
(二) 保障廉租房发展的资金 | 第35页 |
(三) 扩大廉租房覆盖面 | 第35-36页 |
五、强化个人收入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36-39页 |
(一) 强化个人收入监管 | 第36-37页 |
(二)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 第37-39页 |
六、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力量 | 第39-41页 |
(一) 引导、规范个人合作建房,逐步推广住房合作社 | 第39-40页 |
(二) 强化非营利组织对权力的监督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