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2.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 第13页 |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 第14页 |
3.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路线 | 第14-22页 |
·核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 | 第15-17页 |
·核供体细胞的准备 | 第17-18页 |
·重构胚的融合 | 第18页 |
·重构胚的激活 | 第18-21页 |
·重构胚的培养 | 第21-22页 |
4.影响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因素 | 第22-24页 |
·受体胞质所处的时期 | 第22-23页 |
·供体细胞的类型及其细胞周期 | 第23页 |
·受体细胞与供体细胞周期的同步性 | 第23-24页 |
·重构胚的激活 | 第24页 |
5 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6.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25-27页 |
·在基础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页 |
·生产转基因动物 | 第25页 |
·扩大优良品种的数量和拯救珍稀濒危动物 | 第25-26页 |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48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第一部分:材料与用具 | 第28-33页 |
1 主要仪器、器具 | 第28页 |
2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9-31页 |
4 主要器具的制备 | 第31-33页 |
·固定针的制备 | 第32页 |
·去核针的制备 | 第32页 |
·注核针的制备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 | 第33-37页 |
1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 第33页 |
·猪卵母细胞第二极体排出预激活程序的优化 | 第33页 |
·卵母细胞的去核和注核 | 第33-34页 |
·猪卵丘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34页 |
·核移植重构胚的融合 | 第34-35页 |
·核移植重构胚的激活 | 第35页 |
·核移植重构胚的培养 | 第35页 |
2 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猪卵母细胞TⅡ期预激活物质的选择和诱导第二极体排出程序的优化 | 第35-36页 |
·不同受体卵母细胞胞质环境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不同核质作用时间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不同的供核细胞预处理方法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3 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1 猪卵母细胞TⅡ期预激活物质的选择和诱导第二极体排出程序的优化 | 第37-39页 |
·不同乙醇浓度对猪卵母细胞预激活后第二极体排出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放线菌酮浓度对猪卵母细胞预激活后第二极体排出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钙离子载体浓度对猪卵母细胞预激活后第二极体排出的影响 | 第38页 |
·卵母细胞诱导第二极体排出程序的优化 | 第38-39页 |
2 不同受体卵母细胞胞质环境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3 不同核质作用时间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不同的供核细胞预处理方法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5 不同核移植程序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四部分:讨论 | 第42-47页 |
1 猪卵母细胞TⅡ期预激活物质的选择和诱导第二极体排出程序的优化 | 第42-44页 |
·不同乙醇浓度对猪卵母细胞预激活后第二极体排出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放线菌浓度对猪卵母细胞预激活后第二极体排出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钙离子载体浓度对猪卵母细胞预激活后第二极体排出的影响 | 第43页 |
·卵母细胞诱导第二极体排出程序的优化 | 第43-44页 |
2 不同受体胞质环境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不同核质作用时间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4 不同的供核细胞预处理方法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五部分: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发表文章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