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Ⅰ.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Ⅱ.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Ⅲ.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Ⅳ.研究方法及过程 | 第11-12页 |
一、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 | 第12-14页 |
(一)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高等教育职能的要求 | 第12-13页 |
(二)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 | 第13-14页 |
二、新农村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分析 | 第14-19页 |
(一) 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 | 第14-15页 |
(二) 改变农村文化落后面貌需要高校文化支撑 | 第15-17页 |
(三)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帮扶 | 第17-18页 |
(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 | 第18-19页 |
三、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分析与范例解析 | 第19-24页 |
(一) 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分析 | 第19-22页 |
1. 国家方面的问题 | 第19-20页 |
2. 高校方面的问题 | 第20-21页 |
3. 农村方面的问题 | 第21-22页 |
(二)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范例解析 | 第22-24页 |
1. 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大篷车模式 | 第22页 |
2. 河北农大的“太行山道路”模式 | 第22-23页 |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专家大院”模式 | 第23-24页 |
四、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24-32页 |
(一) 高校招生与分配政策的改革 | 第24-25页 |
1. 面向农村定向招生和定向分配的改革 | 第24-25页 |
2. 面向农民招生的改革 | 第25页 |
(二) 高校定位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 第25-28页 |
1. 地方高校合理的定位 | 第25-27页 |
2. 高校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 第27-28页 |
(三) 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的途径 | 第28-32页 |
1. 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 | 第28-29页 |
2. 高等教育直接服务于农村 | 第29-32页 |
五、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探讨 | 第32-34页 |
(一) 建立高校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服务机制 | 第32页 |
(二) 在高校评估体系中增加“科教兴农”方面的指标 | 第32-33页 |
(三) 在高校教师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中强化服务农村的经历和内容 | 第33-34页 |
六、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案例:来自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 | 第34-40页 |
(一) 举起明天沉重的太阳:服务西部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的声音 | 第34-37页 |
1. 调研地点的背景介绍 | 第34页 |
2. 调研的过程与思考 | 第34-37页 |
(二) 我们的明天在哪里:大学生村官的声音 | 第37-38页 |
(三) 唤起农村对人才的渴望:对一种声音的回应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附录1 访问提纲 | 第44-45页 |
研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编书情况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