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尼龙膜杂交检测放线菌基因组DNA同源性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前言(INTRODUCTION)第8-25页
   ·本实验的目的及重要意义第8-10页
   ·放线菌的分类系统及发展第10-11页
   ·放线菌的形态与化学分类指征第11-23页
     ·传统分类第11-12页
     ·化学分类第12-16页
     ·分子指征及研究方法第16-23页
   ·放线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第23-24页
   ·DNA 杂交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第24-25页
2.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第25-41页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5-29页
     ·培养基第25页
     ·菌种来源第25-26页
     ·实验试剂第26-28页
     ·仪器设备第28-29页
   ·实验技术路线第29-31页
   ·实验方法第31-41页
     ·选择参考菌株第31页
     ·模式菌株的活化第31页
     ·DNA 提取与检测第31-33页
     ·酶切第33页
     ·引物设计第33-34页
     ·T4 连接酶连接第34-35页
     ·连接产物纯化第35页
     ·DNA 的PCR 扩增第35-36页
     ·PCR 产物的纯化第36-37页
     ·PCR 产物的稀释第37页
     ·DNA 点膜固定第37页
     ·杂交温度的确定第37-38页
     ·预杂交第38页
     ·杂交第38页
     ·洗膜第38-39页
     ·信号检测第39页
     ·数据读取第39页
     ·数据处理第39-41页
3. 结果与分析(RESULTS AND ANALYSIS)第41-51页
   ·标准株活化结果第41页
   ·放线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41-42页
   ·基因组DNA 纯度与含量检测第42-43页
   ·DNA 杂交探针的制备第43-46页
     ·酶切基因组DNA 的结果第43-44页
     ·酶切产物加接头连接结果第44-45页
     ·连接产物PCR 扩增结果第45-46页
   ·杂交温度的确定及杂交结果计算(根据2.3.12 步骤摸索)第46-51页
4. 讨论(DISCUSSION)第51-56页
   ·菌株061324 与S. CHEONANENSIS NBRC 100940T 的培养特征分析.第51页
   ·菌株061324 与S.CHEONANENSIS NBRC 100940T 的来源及活性比较第51-52页
   ·关于本方法的建立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第52-53页
   ·菌株061324 等26 株放线菌建立新种已有的与缺少的数据第53-56页
     ·关于微生物“种”的概念第53页
     ·菌株061324 发表所需缺少的参数第53-56页
结论(CONCLUSION)第56-57页
参考文献(REFERENCES)第57-63页
致谢(ACKNOWLEDGMENTS)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行政资源合理配置为视角
下一篇:身与心的双重追求与矛盾--从郁达夫的小说看男作家对女性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