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前言 | 第10-31页 |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 | 第10-12页 |
二、饮食文化研究成果回顾 | 第12-28页 |
三、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28-30页 |
四、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 第30-31页 |
第一章 周代人们的日常饮食及特点 | 第31-46页 |
一、贵族的饮食种类 | 第31-38页 |
二、庶人的饮食种类 | 第38-40页 |
三、周代人们日常饮食特点 | 第40-46页 |
第二章 周代的饮食器具 | 第46-68页 |
第一节 食器 | 第46-62页 |
一、炊食器 | 第47-48页 |
二、盛食器 | 第48-60页 |
三、取食器 | 第60-62页 |
第二节 酒器 | 第62-64页 |
第三节 饮食器具特点 | 第64-68页 |
第三章 周代的饮食烹饪制作 | 第68-119页 |
第一节 饮品的制作 | 第68-86页 |
一、酒的酿造 | 第68-83页 |
二、其他饮品的制作 | 第83-86页 |
第二节 主食的烹饪制作 | 第86-91页 |
第三节 副食的制作 | 第91-108页 |
一、肉食的烹饪制作 | 第91-106页 |
二、瓜果蔬菜的烹饪方法 | 第106-108页 |
第四节 周代的烹饪调味品 | 第108-112页 |
一、盐 | 第108-110页 |
二、梅、醯 | 第110页 |
三、饴、蜜 | 第110-111页 |
四、姜、桂、椒 | 第111-112页 |
五、酒 | 第112页 |
六、脂膏 | 第112页 |
第五节 周代食物烹饪工具 | 第112-115页 |
第六节 周代饮食烹饪特点 | 第115-119页 |
第四章 周代饮食原料获取方式 | 第119-125页 |
第五章 周代食物的储存 | 第125-134页 |
一、粮食储存 | 第126-129页 |
二、食物的冷藏法 | 第129-134页 |
三、食物的其他储存方法 | 第134页 |
第六章 周代饮食风俗 | 第134-156页 |
一、食人习俗 | 第135-141页 |
二、周人的每日餐数 | 第141-144页 |
三、周人的用餐方式 | 第144-148页 |
四、周人的进食之礼 | 第148-149页 |
五、战国时期的食客现象 | 第149-151页 |
六、周代的尊长敬老饮食习俗 | 第151-154页 |
七、胎教饮食习俗 | 第154-155页 |
八、寒食习俗 | 第155-156页 |
第七章 周代饮食制度 | 第156-209页 |
第一节 传食制度 | 第156-162页 |
第二节 公膳制度 | 第162-164页 |
第三节 食官制度 | 第164-171页 |
一、膳夫职官 | 第164-168页 |
二、庖人职官 | 第168-169页 |
三、饔人职官 | 第169页 |
四、兽人职官 | 第169-170页 |
五、甸人职官 | 第170页 |
六、廪人职官 | 第170-171页 |
第四节 周礼中的饮食制度 | 第171-209页 |
一、吉礼 | 第172-177页 |
二、凶礼 | 第177-183页 |
三、宾礼 | 第183-186页 |
四、军礼 | 第186-188页 |
五、嘉礼 | 第188-209页 |
第八章 周代饮食制度的特点、作用及衰落 | 第209-223页 |
第一节 饮食制度的特点 | 第209-212页 |
一、食必有乐 | 第209页 |
二、食前必祭 | 第209-210页 |
三、节制饮酒 | 第210-212页 |
第二节 周代饮食制度的作用 | 第212-219页 |
一、维持周人的政治统治秩序 | 第213-216页 |
二、维护周人的社会和谐稳定 | 第216-219页 |
第三节 周代饮食制度的衰落 | 第219-223页 |
第九章 周代的饮食经济 | 第223-229页 |
第十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思想 | 第229-239页 |
一、饮食风俗中的迎合心理 | 第229-230页 |
二、饮食的欲望是人的天性使然,而没有高低、贵贱、贤愚优劣等级之 | 第230页 |
三、饮食中体现人的思想道德 | 第230-232页 |
四、饮食养生思想 | 第232-233页 |
五、饮食禁忌思想 | 第233-236页 |
六、饮食的五行思想 | 第236-237页 |
七、饮食中蕴含孝道思想 | 第237-239页 |
第十一章 周代饮食文化的地域性区别 | 第239-247页 |
一、饮食内容的南北差异 | 第239-240页 |
二、不同地域青铜礼器的差别和共性 | 第240-241页 |
三、不同地区物产的差异 | 第241-243页 |
四、南北饮食礼俗的差异 | 第243-244页 |
五、饮食烹饪的南北差异 | 第244-247页 |
结语 | 第247-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254-264页 |
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项目 | 第264-265页 |
中文摘要 | 第265-268页 |
英文摘要 | 第268-2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