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乳腺癌特征性血清多肽组图谱研究

提要第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蛋白质组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2页
   ·蛋白质组与肿瘤研究第12-13页
   ·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第13-15页
   ·生物质谱与疾病诊断第15-19页
第二章 金属螯合纳米磁珠的制备与表征第19-39页
   ·试剂与仪器第19-20页
     ·试剂第19-2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0页
   ·金属螯合纳米磁珠的制备第20-26页
     ·金属螯合纳米磁珠的制备方法第20-21页
     ·溶液的配制第21页
     ·3水平4因素正交实验第21-22页
     ·螯合剂和金属离子的筛选第22-23页
     ·MALDI-TOF-MS检测条件第23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条件第23-24页
     ·ICP—MS检测Cu2+含量测定第24页
     ·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磁珠大小第24页
     ·血清用量与磁珠用量比例的优化第24-25页
     ·不同批次金属磁珠的重复性第25页
     ·金属螯合磁珠的不同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间研究第25-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7页
     ·纳米金属螯合磁珠的制备与确认第26-27页
     ·螯合剂对偶联效果的影响第27-31页
     ·金属离子对螯合效果的影响第31页
     ·血清中的蛋白和多肽与磁珠用量不同比例的结合效果第31页
     ·金属螯合磁珠的保存方法第31-32页
     ·金属螯合磁珠的重复性结果分析第32-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用于磁珠提取血清多肽的缓冲溶液主要成分的研究第39-53页
   ·试剂与仪器第39页
     ·试剂第39页
     ·仪器第39页
   ·对照品缓冲溶液主要成分的解析第39-40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结合缓冲溶液(Binding buffer)第39-40页
     ·INOVA 600型超导核磁共振谱仪检测洗涤缓冲溶液(Washing buffer)第40页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C-TOF-MS)检测洗脱液(Elutionbuffer)第40页
   ·缓冲溶液组合的设计第40-42页
     ·缓冲溶液的设计思路第40-42页
     ·缓冲液重复性研究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对照品缓冲溶液主要成分的确定第42-46页
     ·自配缓冲液与对照品缓冲液主要成分的比较确认第46-48页
     ·缓冲液BS-9、BS-10的质谱确认与分析第48-49页
     ·缓冲溶液各种组合对蛋白和多肽提取率的影响第49-50页
     ·缓冲溶液组合24的重复性研究结果第50页
   ·小结第50-53页
第四章 健康人血肽图模式的研究第53-78页
   ·材料与方法第53-63页
     ·试剂与仪器第53页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第53-56页
     ·健康人血多肽图模型的分析第56-57页
     ·血清样品的重复性比较第57-59页
     ·健康人不同年龄组与不同性别的差异分析第59页
     ·分析数据资料方法的建立第59-62页
     ·血清中多肽测序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6页
     ·方法的建立第63-65页
     ·血清样品的重复性比较第65-71页
     ·健康人血肽图分析第71-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乳腺癌特征性血清多肽图模式的建立第78-98页
   ·前言第78-81页
   ·材料与方法第81-91页
     ·试剂与仪器第81-82页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第82-83页
     ·乳腺癌血清多肽图模型的分析第83-86页
     ·乳腺癌特征性血肽图模式的建立第86-87页
     ·生物信息学软件第87-89页
     ·主要统计学算法第89-90页
     ·患者血清中多肽测序第90-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97页
     ·健康人与乳腺癌的诊断模型建立第91-94页
     ·诊断模型对验证组的双盲检测第94页
     ·乳腺癌特征性血肽图模型验证第94-95页
     ·乳腺癌血清多肽的测定第95-97页
     ·肿瘤特异血肽图的建立第97页
   ·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结论第98-100页
   ·确定了优化后纳米金属螯合磁珠的制备方法第98页
   ·对金属螯合磁珠的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第98页
   ·共合成纳米金属螯合磁珠23批第98页
   ·确定了缓冲液的最佳组合第98页
   ·正常人血清多肽图模式分析第98-99页
   ·通过CPT2.0软件初步建立了乳腺癌诊断模型第99页
   ·乳腺癌血清多肽图肿瘤特异性第99页
   ·通过9.4T的TF-MS/MS质谱仪对血清中的多肽进行了测序第99页
   ·该研究具有创新点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3页
附录第113-127页
作者简介第127页
发表文章第127页
申请专利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中文摘要第129-133页
英文摘要第133-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域网存储服务数据管理中副本策略研究
下一篇:套损井膨胀管补贴及联接螺纹的力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