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塔设计研究--以安庆景观塔设计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景观塔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 第9-1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景观塔建筑概述 | 第16-29页 |
·塔建筑的发展过程 | 第16-19页 |
·塔的起源 | 第16页 |
·演变 | 第16-19页 |
·景观塔的作用分析 | 第19-25页 |
·城市形象的标志作用 | 第19-22页 |
·城市空间的场所控制作用 | 第22-23页 |
·城市的景观的眺望作用 | 第23-25页 |
·景观塔建筑的表现形式 | 第25-27页 |
·景观塔建筑的分类 | 第25-27页 |
·景观塔建筑的组成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景观塔建筑的设计原则 | 第29-47页 |
·景观塔建筑的建构特性分析 | 第29-34页 |
·景观标志性 | 第29-31页 |
·环境控制性 | 第31-33页 |
·功能复合性 | 第33-34页 |
·景观塔建筑的形态设计研究 | 第34-38页 |
·景观塔建筑的美学现象 | 第35-36页 |
·景观塔建筑的形态特点 | 第36-37页 |
·景观塔建筑形象的可意象性 | 第37-38页 |
·景观塔对区域环境的控制性原则分析 | 第38-41页 |
·对轴线的控制 | 第38-39页 |
·对建筑的控制 | 第39-40页 |
·对广场的控制 | 第40-41页 |
·景观塔的标志性原则分析 | 第41-45页 |
·形式美表现 | 第41-44页 |
·纪念性表达 | 第44-45页 |
·地方性体现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安庆景观塔设计研究 | 第47-72页 |
·前期调研 | 第47-51页 |
·工程概况 | 第47-48页 |
·城市研究 | 第48-50页 |
·用地分析 | 第50-51页 |
·安庆景观塔设计意象 | 第51-53页 |
·建筑设计意象的意义 | 第51页 |
·建筑设计意象的来源 | 第51-52页 |
·安庆景观塔建筑设计意象 | 第52-53页 |
·安庆景观塔造型设计 | 第53-55页 |
·设计意象为建筑造型所表达基本途径 | 第54页 |
·安庆景观塔造型 | 第54-55页 |
·竖向高度的控制 | 第55-59页 |
·定性分析 | 第55-57页 |
·定量分析 | 第57-59页 |
·景观塔的空间环境设计 | 第59-62页 |
·景观塔建筑的环境设计原则 | 第59-60页 |
·景观塔建筑的环境特征 | 第60-61页 |
·景观塔建筑的环境设计要点 | 第61页 |
·“宜城之莲”景观塔的环境设计 | 第61-62页 |
·景观塔组成要素设计 | 第62-65页 |
·基座设计 | 第62-63页 |
·塔身设计 | 第63-64页 |
·塔顶设计 | 第64页 |
·竖直交通设计 | 第64-65页 |
·安庆景观塔的功能 | 第65-71页 |
·景观塔的主要功能构成 | 第65-68页 |
·景观塔的功能特点 | 第68-69页 |
·景观塔的主要功能组织 | 第69-70页 |
·安庆景观塔建筑的功能设计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安庆景观塔设计方案图 | 第78-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