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关于收入概念的讨论 | 第11-12页 |
| ·关于不平等度量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等的实证分析回顾 | 第14-16页 |
| ·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不平等度量指标的选择 | 第19-30页 |
| ·收入不平等度量的公理化框架 | 第19页 |
| ·收入不平等度量指数的分类讨论 | 第19-24页 |
| ·变异系数 | 第20-21页 |
| ·基尼系数 | 第21-22页 |
| ·阿特金森指数 | 第22-23页 |
| ·泰尔指数 | 第23-24页 |
| ·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可分解性的进一步说明 | 第24-29页 |
| ·基尼系数按收入群体和收入来源分解的方法讨论 | 第24-27页 |
| ·泰尔指数按收入群体分解的方法讨论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等的分解分析 | 第30-45页 |
| ·数据说明与集聚层次划分 | 第30-32页 |
|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式 | 第30-31页 |
| ·集聚层次划分 | 第31-32页 |
| ·运用泰尔指数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进行区域分解分析 | 第32-39页 |
| ·泰尔指数一阶段分解应用 | 第32-35页 |
| ·泰尔指数二阶段嵌套分解应用 | 第35-39页 |
| ·运用基尼系数按农村居民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分析 | 第39-44页 |
|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现状描述及结构比较 | 第39-40页 |
| ·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分解的时序分析 | 第40-42页 |
| ·基尼系数的变化按收入来源分解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等的影响因素 | 第45-54页 |
| ·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 | 第45页 |
| ·农户收入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一个新古典模型框架 | 第45-48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 ·解释变量的边际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的区域不平等——经验分析 | 第48-53页 |
| ·三大地带间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差异的比较 | 第49-52页 |
| ·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优先度选择的初步讨论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缩小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 第54-58页 |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效果评析 | 第54-55页 |
| ·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