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初、盛唐代应制诗内容 | 第9-15页 |
| 1. 侍宴应制 | 第9页 |
| 2. 游幸应制 | 第9-11页 |
| 3. 节日应制 | 第11-12页 |
| 4. 咏物应制 | 第12-13页 |
| 5. 送别应制 | 第13-15页 |
| 二、初、盛唐应制诗的特点及功用 | 第15-21页 |
| 1. 唐代应制诗题目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 应制诗的结构特点 | 第16页 |
| 3. “典实富艳”的风格 | 第16-18页 |
| 4. 应制诗的娱乐性与功利性 | 第18-21页 |
| 三、初、盛唐应制诗风格流变及原因 | 第21-35页 |
| (一) 唐代应制诗分期 | 第21-26页 |
| 1. 唐代初期应制诗——贞观时期应制诗 | 第21-23页 |
| 2. 唐代应制诗全盛期——高宗至中宗年间应制诗 | 第23-24页 |
| 3. 唐代应制诗走向没落的时期——玄宗及以后的应制诗 | 第24-26页 |
| (二) 初、盛唐应制诗风格流变 | 第26-35页 |
| 1. 由束缚到“自由” | 第26-30页 |
| 2. 体格逐渐走向“风骨” | 第30-33页 |
| 3. 格律逐渐走向完善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