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聚苯乙烯的介绍 | 第11-13页 |
·聚苯乙烯的发展历史和产业现状 | 第11页 |
·聚苯乙烯的特点及应用 | 第11-13页 |
·苯乙烯的聚合研究 | 第13-18页 |
·苯乙烯的聚合机理 | 第13-16页 |
·苯乙烯的聚合工艺 | 第16-18页 |
·烯烃聚合催化剂 | 第18-21页 |
·Ziegler-Natta催化剂 | 第18页 |
·茂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9-21页 |
·希夫碱化合物的研究简介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双边对称希夫碱铜、镍系催化剂及其苯乙烯聚合 | 第24-37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4-25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26页 |
·合成路线 | 第26页 |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缩乙二胺(H_2L~1)的合成 | 第26页 |
·催化剂H_2L~1-Cu(OAc)_2(A~1)的合成 | 第26页 |
·催化剂H_2L~1-Ni(OAc)_2(A~2)的合成 | 第26页 |
·苯乙烯及溶液的精制及聚合 | 第26-27页 |
·苯乙烯的精制 | 第26-27页 |
·甲苯及甲苯的精制 | 第27页 |
·苯乙烯的聚合方法 | 第27页 |
·聚合实验 | 第27-28页 |
·配体、催化剂及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28-32页 |
·配体的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聚合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A~2催化剂同一温度不同时间下的聚合反应 | 第32-33页 |
·同一催化剂不同助催化剂与催化剂比例下的聚合反应 | 第33-34页 |
·不同催化剂同一条件下的聚合反应 | 第34页 |
·本章结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单边希夫碱-铜、镍系催化剂及其苯乙烯的聚合 | 第37-61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7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7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37-39页 |
·合成路线 | 第37页 |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缩邻苯二胺(HL~1)的合成 | 第37-38页 |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缩4,5-二氯-1,2-苯二胺(HL~2)的合成 | 第38页 |
·催化剂HL~1-CuCl_2(B~1)的合成 | 第38页 |
·催化剂HL~1-Cu(OAc)_2(B~2)的合成 | 第38页 |
·催化剂HL~1-Ni(OAc)_2(B~3)的合成 | 第38页 |
·催化剂HL~2-Cu(OAc)_2(B~4)的合成 | 第38-39页 |
·催化剂HL~2-Cu(OAc)_2(B~5)的合成 | 第39页 |
·催化剂HL~2-Ni(OAc)_2(B~6)的合成 | 第39页 |
·聚合实验 | 第39-40页 |
·配体、催化剂及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40-51页 |
·配体的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 第42-48页 |
·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48-51页 |
·聚合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B~3催化剂的单因素聚合反应 | 第51-53页 |
·B~2与B~3催化剂在同一条件下的聚合反应 | 第53页 |
·B~1、B~3及B~6催化剂在不同助催化剂与催化剂比例下的聚合反应 | 第53-54页 |
·B~1、B~3及B~4、B~5、B~6催化剂在同一条件下的聚合反应 | 第54-56页 |
·本章结论 | 第56-61页 |
第四章 双边不对称希夫碱-铜系催化剂及其苯乙烯的聚合 | 第61-75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61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61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61-63页 |
·合成路线 | 第61页 |
·催化剂HL~1-Cu(OAc)_2-水杨醛(C~1)的合成 | 第61-62页 |
·催化剂HL~1-Cu(OAc)_2-香草醛(C~2)的合成 | 第62页 |
·催化剂HL~1-Cu(OAc)_2-溴代香草醛(C~3)的合成 | 第62页 |
·催化剂HL~1-Cu(OAc)_2-5-溴代水杨醛(C~4)的合成 | 第62页 |
·催化剂HL~1-Cu(OAc)_2-3,5-二溴代水杨醛(C~5)的合成 | 第62-63页 |
·聚合实验 | 第63页 |
·催化剂及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63-71页 |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 第63-68页 |
·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68-71页 |
·聚合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结论 | 第72-75页 |
第五章 双边不对称希夫碱-镍系催化剂及其苯乙烯的聚合 | 第75-88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75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75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75-77页 |
·合成路线 | 第75页 |
·催化剂HL~1-Ni(OAc)_2-水杨醛(D~1)的合成 | 第75-76页 |
·催化剂HL~1-Ni(OAc)_2-香草醛(D~2)的合成 | 第76页 |
·催化剂HL~1-Ni(OAc)_2-溴代香草醛(D~3)的合成 | 第76页 |
·催化剂HL~1-Ni(OAc)_2-5-溴代水杨醛(D~4)的合成 | 第76页 |
·催化剂HL~1-Ni(OAc)_2-3,-5-二溴代水杨醛(D~5)的合成 | 第76-77页 |
·聚合实验 | 第77页 |
·催化剂及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77-84页 |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 第77-82页 |
·聚苯乙烯的结构分析 | 第82-84页 |
·聚合实验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D~1催化剂在不同助催化剂与催化剂比例下的聚合反应 | 第84页 |
·D~(1-5)催化剂的聚合反应 | 第84-85页 |
·本章结论 | 第85-88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