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大乘菩萨戒坛窟研究--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绪论 | 第7-21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 二、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 第8-11页 |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11-19页 |
| (一)资料辑录 | 第11-12页 |
| (二)供养人及开窟时间研究 | 第12-13页 |
| (三)第196窟前室北壁上方题记的研究 | 第13页 |
| (四)经变画专题研究 | 第13-19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一章 第196窟供养人图像与洞窟建造历史、性质 | 第21-39页 |
| 第一节 第196窟建造年代试析 | 第21-28页 |
| 一、崖面位置 | 第22页 |
| 二、第196窟的造像 | 第22-23页 |
| 三、第196窟中的装饰纹样 | 第23-25页 |
| 四、甬道内的供养人题记 | 第25-28页 |
| 第二节 第196窟中的索勋供养人像研究 | 第28-34页 |
| 一、索勋生平与第196窟的历史背景 | 第28-30页 |
| 二、索氏家族宗教信仰 | 第30-34页 |
| 第三节 第196窟晚唐及五代窟主的身份辨析 | 第34-39页 |
| 一、第196窟晚唐时期的窟主身份 | 第34-36页 |
| 二、第196窟五代时期窟主的身份 | 第36-37页 |
| 三、第196窟中供养人的信仰对洞窟性质的指示作用 | 第37-39页 |
| 第二章 敦煌的菩萨戒流行情况 | 第39-51页 |
| 第一节 敦煌文书的菩萨戒弟子题记 | 第39-43页 |
| 第二节 敦煌莫高窟保存的菩萨戒文书 | 第43-47页 |
| 一、菩萨戒经 | 第43-44页 |
| 二、敦煌菩萨戒牒 | 第44-45页 |
| 三、敦煌文书中其他菩萨戒相关文书 | 第45-47页 |
| 第三节 敦煌地区的大乘戒律经变画 | 第47-51页 |
| 第三章 第196窟主室南北壁经变画分析 | 第51-58页 |
| 第一节 主室南北壁经变画 | 第51-53页 |
| 第二节 主室南北两壁经变画深层思想探析 | 第53-58页 |
| 第四章 第196窟中菩萨戒相关图像的分析 | 第58-66页 |
| 第一节 196窟前室壁画对洞窟性质的指示作用 | 第58-61页 |
| 第二节 主室窟顶图像的菩萨戒忏悔、自誓得戒思想 | 第61-63页 |
| 第三节 主室西壁劳度叉斗圣变的四皈依思想 | 第63-64页 |
| 第四节 东壁海会菩萨与南北壁下菩萨屏风画 | 第64-66页 |
| 结语 | 第66-68页 |
| 附录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