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气候变化的一般分析 | 第12-19页 |
一、气候变化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与不确定性 | 第13-19页 |
第二章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政策、法律现状及理论研究 | 第19-31页 |
第一节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政策、法律现状 | 第20-24页 |
一、起步早,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加速度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 第20-21页 |
二、政策先行,立法渐进 | 第21-22页 |
三、减缓性立法渐成体系,适应性立法亟需完善 | 第22-23页 |
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相关的经济制度尚不健全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一、生态学理论基础——全球生态系统统一性理论 | 第24-25页 |
二、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环境外部性及其内在化方式 | 第25-29页 |
三、法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类共同关注事项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制度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分析 | 第31-50页 |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借鉴 | 第32-35页 |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 第32-33页 |
二、《京都议定书》 | 第33-34页 |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其他法律文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法借鉴 | 第35-50页 |
一、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研究 | 第35-41页 |
二、欧盟及欧盟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研究 | 第41-46页 |
三、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研究 | 第46-48页 |
四、外国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的建议 | 第50-68页 |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的指导原则 | 第50-53页 |
一、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和不损害本国以外的环境责任原则 | 第50-51页 |
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 第51-52页 |
三、坚持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 | 第52页 |
四、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原则 | 第52-53页 |
五、借鉴国际、国外立法与本国国情适应相结合的原则 | 第53页 |
第二节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之完善 | 第53-66页 |
一、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模式选择 | 第53-55页 |
二、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的静态立法框架 | 第55-63页 |
三、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的动态运行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具体制度 | 第66-68页 |
一、碳排污权交易机制 | 第66-67页 |
二、清洁发展机制(CDM) | 第67页 |
三、碳减排信息披露制度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