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含氮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9-10页 |
·氮在水体中的形态及特征 | 第10-11页 |
·传统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物化法 | 第12页 |
·生物法 | 第12-15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5页 |
·论文工作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新型生物脱氮新技术 | 第17-31页 |
·概述 | 第17页 |
·废水脱氮理论新认识 | 第17-18页 |
·废水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介绍 | 第18-31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18-23页 |
·厌氧氨氧化工艺 | 第23-27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ND) | 第27-28页 |
·电极生物膜反硝化技术 | 第28-30页 |
·EM脱氮技术 | 第30页 |
·固定化生物技术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亚硝酸型硝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第31-59页 |
·亚硝化作用机理 | 第31页 |
·反应器的启动 | 第31-34页 |
·SBR反应器工艺特点介绍 | 第31-32页 |
·种泥来源及废水性质 | 第32-33页 |
·反应器运行条件 | 第33页 |
·SBR反应器的启动 | 第33-34页 |
·实验运行结果及讨论 | 第34-53页 |
·溶解氧(DO)对NO_2~--N积累的影响 | 第34-38页 |
·温度对NO_2~--N积累的影响 | 第38-41页 |
·COD对NO_2~--N积累的影响 | 第41-45页 |
·PH对NO_2~--N积累的影响 | 第45-49页 |
·FA对NO_2~--N积累的影响 | 第49-50页 |
·运行过程中总氮的损失现象 | 第50-51页 |
·MLSS的变化 | 第51页 |
·运行过程中生物相的变化 | 第51-53页 |
·SBR反应器动力学模型 | 第53-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厌氧氨氧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第59-74页 |
·概述 | 第59页 |
·UASB反应器的启动 | 第59-63页 |
·种泥来源及废水性质 | 第59页 |
·试验器材 | 第59-60页 |
·反应器启动过程经历的阶段 | 第60-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有机物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 第65-67页 |
·PH的影响 | 第67-69页 |
·进水NO_2~--N与NH_4~+-N比值的影响 | 第69-70页 |
·反应过程中污泥的形状变化描述及生物相观察 | 第70-71页 |
·产气量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SBR-UASB联合工艺处理高氮低碳废水 | 第74-78页 |
·概述 | 第74页 |
·联合工艺原理 | 第74-75页 |
·联合工艺启动 | 第75-76页 |
·SBR-UASB联合工艺经济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8-81页 |
1 结论 | 第78-79页 |
2 建议及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