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学习中情绪干扰抑制的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部分 选择性注意研究进展 | 第9-34页 |
·选择性注意的本质 | 第9-20页 |
·选择性注意的意义 | 第9-10页 |
·选择性注意的对象 | 第10-13页 |
·选择性注意的加工位置 | 第13-16页 |
·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因素 | 第16-18页 |
·选择性注意的神经基础 | 第18-20页 |
·选择性注意研究方法的进展 | 第20-28页 |
·双耳分听法 | 第20-21页 |
·提示范式 | 第21页 |
·负启动研究的范式 | 第21-22页 |
·返回抑制研究的范式 | 第22-23页 |
·刺激干扰抑制的范式 | 第23-25页 |
·认知干扰抑制的范式 | 第25-26页 |
·有意动作抑制的范式 | 第26-27页 |
·眼动抑制的范式 | 第27-28页 |
·选择性注意理论进展 | 第28-34页 |
·知觉选择模型 | 第28页 |
·反应选择模型 | 第28-29页 |
·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 | 第29-30页 |
·特征整合论 | 第30页 |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理论 | 第30-32页 |
·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第32-34页 |
第2部分 高效率学习的选择性注意研究 | 第34-46页 |
·选择性注意对高效学习的贡献 | 第34-38页 |
·不同层面的注意控制 | 第34-35页 |
·LTP效应 | 第35-36页 |
·抑制功能 | 第36-38页 |
·不同学习任务下的选择性注意 | 第38-41页 |
·视觉加工 | 第38-39页 |
·双语学习 | 第39页 |
·内隐认知 | 第39-41页 |
·学习不能者的选择性注意 | 第41-43页 |
·选择性注意的变化 | 第43-46页 |
第3部分 高效率学习的情绪干扰抑制研究 | 第46-84页 |
·选择性注意中的抑制研究 | 第46-61页 |
·抑制的作用与界定 | 第46-50页 |
·抑制的类型与研究范式 | 第50-61页 |
·分心信息抑制的能力的发展研究 | 第61-66页 |
·位置负启动的年龄发展趋势 | 第63-64页 |
·特性负启动的年龄发展趋势 | 第64-66页 |
·情绪与非情绪干扰抑制年龄效应研究 | 第66-84页 |
·情绪干扰刺激的准备 | 第66-71页 |
·实验A:情绪与认知冲突干扰抑制能力的发展研究 | 第71-78页 |
·实验B:图片与文字干扰抑制能力的发展研究 | 第78-84页 |
第4部分 研究成果在教育中的应用 | 第84-98页 |
·选择性注意的不足与训练 | 第84-89页 |
·注意不足的类型 | 第84-85页 |
·多层面的干预与训练 | 第85-89页 |
·理性学习的局限:道德情绪理论对道德养成的启示 | 第89-98页 |
·道德理性认知并非道德养成的充分条件 | 第89-91页 |
·道德与情绪密切相关 | 第91页 |
·道德情绪的理论研究 | 第91-93页 |
·道德情绪教育的意义 | 第93-94页 |
·道德情绪教育的构成 | 第94-95页 |
·在学校教育中发展道德情绪 | 第95-9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3页 |
附录: 在站期间完成的教研任务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