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降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8页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第8-11页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9页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三) 中医辨证标准 | 第9页 |
(四) 症候评分方法及中医病情轻重分级 | 第9-11页 |
二、试验病例标准 | 第11页 |
(一) 纳入病例标准 | 第11页 |
(二)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1页 |
三、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四、治疗及观察方法 | 第13-14页 |
(一) 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13页 |
(二) 观测项目与指标 | 第13-14页 |
五、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15页 |
(一) 室性早搏总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二) 室性早搏的次数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三)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15页 |
(四)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页 |
(五) 中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 第15页 |
六、统计方法 | 第15页 |
七、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15-17页 |
(一) 室性早搏疗效比较 | 第15-16页 |
(二)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第16-17页 |
八、安全性评价结果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27页 |
一、病机探讨 | 第18-20页 |
(一) 痰是心悸的重要病理因素 | 第18-19页 |
(二) 痰火扰心是心悸的重要病机 | 第19-20页 |
二、治法与组方 | 第20-22页 |
(一) 治法 | 第20页 |
(二) 组方述要 | 第20-22页 |
三、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25页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第25-26页 |
五、优势和展望 | 第26页 |
六、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综述 | 第3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详细摘要 | 第41-47页 |